健康食譜

活血通絡 補鈣壯骨靚湯

補鈣壯骨靚湯

芪續斷蛇肉湯

原料:黃芪60g, 續斷lOg, 蛇肉1000g.生薑15g, 料酒l0g, 胡椒粉0.2g, 食鹽、熟豬油及蔥段適量。

製作:1 將蛇切去頭尾, 剝皮去內臟, 洗淨切成3cm長、L5cm寬的片。 生薑切成片。 黃芪、續斷先用水洗去浮灰雜質, 再用冷水浸泡l小時。 2 將鐵鍋燒熱, 倒入豬油30g, 旺火燒至油熱後, 倒入蛇肉翻炒, 烹人料酒, 然後將蛇肉放人砂鍋內, 並將浸泡黃芪、續斷的水連水帶藥一齊倒人砂鍋內, 加入薑片、蔥段及鹽, 用文火燉l小時, 揀去大蔥、生薑, 加人胡椒粉即可。

功效:此湯祛風除濕, 活血通絡。 適宜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食用, 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蝦幹白菜湯

原料:白菜200g, 排骨湯500mL, 蝦幹25g, 薑絲、蔥段、精鹽、味精、料酒、熟豬油各適量。

製作:①將白菜洗淨, 切成3cm長的細絲備用。 ②將炒鍋置旺火上燒熱, 放人熟豬油, 油熱後放入蝦幹、薑絲、蔥段烹出香味, 放入白菜煸至軟盛出。 ③將湯鍋置旺火上, 將排骨湯燒沸, 把煸軟的白菜倒入湯鍋內, 煮熟, 放人精鹽、料酒、味精即可。

功效:此湯清熱生津, 補腎壯筋骨。 適用於脾胃虛弱、口幹乏津、食欲不振及慢性胃炎, 或腎虛筋骨萎軟無力、精神不振者。

蜆鴨三蛇湯

原料:蜆鴨1只, 三蛇肉250g, 花膠50g, 陳皮l0g, 生薑2片, 大蔥2棵, 食鹽、味精、胡椒粉、香葉各適量,

製作:①將蜆鴨剖開去內臟, 放入沸水中煮5分鐘, 撈起過冷水, 切塊;花膠用水發開, 用水焯,

人冷水浸涼後切塊;蔥洗淨, 切段。 ②將三蛇剖淨取肉, 蛇骨熬湯, 湯留用, 棄去蛇骨;蛇肉放沸水中用文火煮熟, 撈起候冷, 切塊。 ③將蜆鴨、蛇肉、陳皮、生薑、香葉放人燉盅內, 注入已沸的蛇骨湯蓋好, 隔水用文火燉3小時, 下花膠再燉半小時, 撒人蔥段, 加入食鹽、味精、胡椒粉調味供用。

功效:滋陰養血, 祛風除濕。 適用于陽氣不足、風邪外侵或風濕日久、正氣不足、身體虛贏、關節疼痛、腰膝乏力、舌淡、脈虛, 或虛勞體倦、面色蒼白、頭暈目眩, 或汗出遺精、腰酸腿軟等。

節瓜薏苡仁黃鱔湯

原料:黃鱔250g, 節瓜2個(重約500g), 薏苡仁l00g, 芡實50g, 香菇25g, 生薑4片。

製作:①將黃鱔剖淨, 用鹽揉搓, 用清水沖淨, 放人沸水中稍煮撈起, 過冷水;節瓜刮皮, 洗淨, 切成大塊;生薑、薏苡仁、香菇、芡實洗淨。

②把全部原料放入沸水鍋內, 武火煮沸, 改文火煲l小時, 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清熱祛濕, 緩和拘攣。 適用於濕熱下注筋骨、兩腳麻木、手足拘攣、萎軟無力、屈伸不利、紅腫酸痛、小便短赤, 或濕熱下注之帶下、濕疹等。 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神經炎、痛風、增殖性關節炎、維生素B.缺乏症, 以及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屬於濕熱下注見有上症者, 亦可服用本湯。

鱔魚強筋健骨湯

原料:鱔魚1尾, 黨參25g, 當歸lOg, 牛蹄筋15g, 料酒、精鹽、蔥段、薑片、食油、肉湯各適量。

製作:①將牛蹄筋放入溫水漲發, 然後除去筋膜, 切成6cm長的段;黨參、當歸均洗淨切片, 裝入紗布袋, 紮口。 ②將鱔魚宰殺, 去內

髒, 洗去血水, 去骨和頭, 鱔魚肉切成條, 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 湯鍋中注入適量肉湯,

加入牛蹄筋、鱔魚肉、鹽、藥包、料酒、蔥、薑, 煮至肉和蹄筋熟爛, 揀去藥包、蔥、姜即成。

功效:鱔魚具有補中益血、通經活絡的作用。 配以補氣益血、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黨參、當歸, 強筋骨的牛筋, 使本湯具有補氣養血、強筋健骨、通絡止痛的作用。 適用於氣血虛弱、筋骨軟弱無力或疼痛, 以及外傷性骨折等。

海風藤狗肉湯

原料:狗肉90g, 海風藤30g, 桂枝5g, 胡椒15g, 陳皮、食鹽、味精少許。

製作:①將狗肉洗淨切塊, 起油鍋, 下狗肉炒至微紅, 鏟起放入瓦鍋;海風藤、桂枝、胡椒、陳皮洗淨。 ②把全部原料一齊放人瓦鍋內, 加清水適量, 文火煮2~3小時, 至狗肉酥爛為度, 陳皮、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隨量飲用。 功效:溫經逐寒, 祛風除濕。 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屬於風寒濕痹阻者,

症見關鐘令痛, 痛如錐刺, 遇寒痛劇, 得暖痛減, 身重倦怠, 口淡不渴, 舌苔白潤, 脈弦遲。

注意:風濕病屬於濕熱痹阻者忌飲用本湯。

藥粥養生治腹瀉

腹瀉可見於多種疾病, 其臨床症狀以排便次數增多, 每日4—6次不等, 糞便呈黃色水樣或夾有泡沫, 伴噁心、嘔吐、腹痛為主, 甚者失水, 裡急後重及膿血便, 中醫學中屬於“泄瀉”、“腹痛”等範疇。 其病理特點是脾失健運, 濕邪壅盛, 大腸傳導失常。

赤豆補脾粥

原料:赤豆50g, 山藥50g, 芡實25g, 苡仁25g, 蓮子25g, 大棗10枚, 糯米60g, 白糖適量。

制法:以上諸品共人鍋中, 加水適量共煮爛熟, 調入白糖稍燉即成, 每日分2次服食。

功效:補益脾胃。

主治:脾胃虛弱, 食少腹瀉等症。

蓮實粥

原料:嫩蓮子、粳米適量。

制法:①嫩蓮子發脹後,

用水洗去外皮, 抽出蓮心, 洗淨後入鍋, 加清水煮爛。 ②粳米洗淨, 煮成薄粥, 粥熟後摻人蓮實, 攪勻, 趁熱服用。

功效:補脾胃。

主治:用於脾虛少食、腹瀉、乏力、腎虛帶下、遺精、尿頻、心虛失眠、健忘、心悸等症。

薯蕷撥粥

原料:生薯蕷100—150g.或用山藥粉亦可, 白麵粉100—150g。

制法:將生薯蕷洗淨, 刮去外皮, 搗爛, 同白麵粉調入冷水中煮作粥糊, 將熟時加入蔥、薑、紅糖, 稍煮一兩滾即成。 趁溫熱食。

功效:健脾去滯。

主治:腹瀉。

淮山藥粥

原料:粳米50g.淮藥 細粉20g。

制法: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消食,

主治:遷延性、慢性腹瀉。

胡蘿蔔山楂煎

原料:鮮胡蘿蔔2個, 炒山楂15g。

制法:紅糖適量, 水煎服。 每天服數次, 連服2—3天。

功效:行氣消食。

主治:傷食腹瀉。

益智仁粥

原料:益智仁5g, 糯米50g, 食鹽少許,

制法:將益智仁研成細末;糯米淘淨, 加水煮成稀粥,調入益智仁細末,加食鹽少許,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早晚溫熱食。凡溫熱者或陰虛血熱者忌服。

功效:溫中止瀉。

主治:腹瀉。

白米白術粥

原料:白術30g,白米30g,薏米50g,白糖適量。

制法:先將白術用水煎取汁,去渣,後入白糖、薏米、白米同煮成粥,加糖調食。

功效:健脾止瀉。

主治:腹瀉。

大棗糯米粥

原料:山藥粉12g,苡仁15g,荸薺粉3g.大棗15g,糯米75g.白糖75g。

制法:先將苡仁洗淨,加水煮至裂開時.放入糯米、大棗共煮至爛,撒人山藥粉,邊撒邊攪,煮20分鐘,再撒人荸薺粉,攪勻後停火,加入白糖,分3次服食。

功效:調胃止瀉。

主治:腹瀉。

加水煮成稀粥,調入益智仁細末,加食鹽少許,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早晚溫熱食。凡溫熱者或陰虛血熱者忌服。

功效:溫中止瀉。

主治:腹瀉。

白米白術粥

原料:白術30g,白米30g,薏米50g,白糖適量。

制法:先將白術用水煎取汁,去渣,後入白糖、薏米、白米同煮成粥,加糖調食。

功效:健脾止瀉。

主治:腹瀉。

大棗糯米粥

原料:山藥粉12g,苡仁15g,荸薺粉3g.大棗15g,糯米75g.白糖75g。

制法:先將苡仁洗淨,加水煮至裂開時.放入糯米、大棗共煮至爛,撒人山藥粉,邊撒邊攪,煮20分鐘,再撒人荸薺粉,攪勻後停火,加入白糖,分3次服食。

功效:調胃止瀉。

主治: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