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三白湯一天喝幾次

三白湯, 中醫方劑名。 源于《四川中醫》1988年第6期。 具備健運腸胃, 調暢氣輪, 滋潤胃陰, 通脈活血化瘀之作用。 主冶萎縮性胃炎。 癥見胃腕疼痛, 飽悶不適感, 吃完更為常見, 噯氣頻繁, 矢氣則舒, 或有惡心干嘔, 口苦口臭泛酸, 舌淺紅, 苔白膩, 脈沉細。 臨床醫學上常見于該病脾胃虛寒, 氣機郁滯型。

使用方法使用量

水煎服, 每天1劑, 分2次服。 冷水侵泡30分鐘, 隨后水煎20分鐘, 每劑煎2次, 將2次藥水混和, 分2次溫服。

配料

白術茯苓10克, 白蔻仁10克, 雞內金10克, 延胡索10克, 枳殼10克, 赤芍15克, 烏梅干20克, 生甘草6克。

主冶

萎縮性胃炎的辨證論治是脾胃虛寒, 消化吸收困乏, 進而可使中焦氣輪阻礙, 脾虛不可以為胃行體液, 進而胃陰受伐, 加劇該病, 加上該病有不一樣水平的胃腕疼痛, 久病入絡, 絡傷血痹, 絡道堵塞而成瘀, 導致頑癥久治不愈。 聚瑞用白術茯苓補睥養血;健運腸胃;白蔻仁芬芳健胃消食,

理氣寬中;赤芍配甘草酸甘化陰以復胃酸, 又能輕重緩急止疼;枳殼理氣消脹, 調暢中焦氣輪;延胡索活血祛瘀通脈;雞內金健脾養胃旺運;烏梅干健脾養胃生津止渴。 諸藥共用具備健運腸胃, 調暢氣輪, 滋潤胃陰, 通脈活血化瘀的功能。 可防止生完孩子發燒感冒。

應用

確診關鍵點:胃腕疼痛, 飽悶不適感, 吃完更為常見, 噯氣頻繁, 矢氣則舒, 或有惡心干嘔, 口苦口臭泛酸, 舌淺紅, 苔白膩, 脈沉細。

臨床醫學上常見于該病脾胃虛寒, 氣機郁滯型。

加簡化裁

脾虛甚至加黨參、薏苡仁;胃陰不足者加沙參、麥冬;中焦積熱者加黃芩、金銀花茶;痰濕中阻者加茯苓、半夏:胃黏膜穿刺活檢有腸化生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蓮。

重要文獻引言

《醫學入門》:“體內濕氣覺來分內外, 寒癥暴暑致死便覺, 體內濕氣熏襲人多不知不覺中。 有自外入者, 夏時郁火, 山澤蒸汽, 冒雨行濕, 汗透沾衣, 多腰腳腫疼。 有自內得者, 生冷食物酒面滯脾, 生濕郁火, 多肚腹發脹。 西北人多內濕, 西南人比較多外濕。 內外又分左右中。

濕在上宜微汗, 先在、下宜利二便或升提。 剛入身厚重多困乏, 或肢節痛, 或一身盡痛, 甚則濕聚為痰, 昏不知道人, 為注視, 為鄭聲。 上熏喘咳茯苓湯目如蒙。 第一位高氣清, 濕熏則如有物以蒙之也, 單赤芍膏妙。 著月卑浮黃發脹滿或臍下硬, 退黃丸排便泄, 術附湯、三白湯、滲濕湯。 ”

《古今圖書集成醫書精》:“又言實虛者, 正氣虛, 濕邪實也。 心勞邪熱, 則口舌生瘡, 語澀肌瘦;肝勞邪熱, 則腎區疼痛關格堵塞;脾勞邪熱, 則氣短肌痹容易出汗;肺勞邪熱, 則喘氣面腫, 口燥喉干;腎勞邪熱, 則尿赤陰瘡, 耳鳴溺閉, 三白湯主之。 心熱加黃連木通麥門冬生地, 肝熱加柴胡防風川芎龍膽萆白芍, 脾熱加山梔鐵皮石斛升麻, 肺熱加知母桑白皮秦艽葶藶, 腎熱加元參赤茯鹽車前子生地, 更參積受歡迎虛炎治療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