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土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Tǔ Xiānɡ Rú

【英文名】All Grass of Common Origanum

【別名】香草頭、土薄荷、土薷香、野上比蘇、魚香草、水芳藥、山蘇子、邊枝花、酒餅葉、排香草、蜜蜂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d.[Si-deritis ciliata Thunb.; Elsholtzia cristata Willd.; E.patrini(Lepech.) Garck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段, 曬乾, 或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高30-90cm。 莖直立, 本棱形, 紫褐色, 多分枝, 被疏柔毛。 葉對生;葉柄長5-35mm, 邊緣具狹翅, 披毛。 葉片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長3-9cm, 寬1-4cm, 邊緣具鋸齒, 上面被小硬毛, 下面葉脈被小硬毛, 其餘散佈腺點;輪傘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狀花序, 長2-7cm, 頂生和腑生;苞片寬卵圓形或扁圓形,

先端針芒狀, 外面近無毛而具腺點, 邊緣具緣毛;花萼鐘形, 長約1.5mm, 外面有毛和腺點, 萼齒5, 前2齒較長, 先端具針芒狀;花冠淡紫色, 外面被毛, 上唇直立, 先端微缺, 下唇3裂, 中裂片半圓形;雄蕊4, 前對較長, 伸出, 花絲無毛, 花藥2室;雌蕊子房4裂, 花柱內蒙古自治區藏, 柱頭2淺裂。 小堅果長圓形, 長約1mm, 棕黃色。 花期7-10月, 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可達3400m的山地、林內、河岸和路旁。

資源分佈:分佈地區除青海、新疆外、全國各地均有產。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呈方柱形, 多分枝, 長30-50cm, 表面紫褐色;質脆。 葉捲曲皺縮, 展平後呈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長3-9cm, 寬1-4cm, 上面暗綠色, 有疏生硬毛, 下面淡綠以, 散生多數亮黃色腺點;葉柄長0.5-3cm, 有小硬毛。 頂生假穗狀花序, 稍偏向一側,

花淡紫色。 揉搓後有特異清香, 味辛涼。

以枝嫩、穗多、多香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 角質紋理明顯, 非腺毛單細胞, 短小, 呈錐形, 也有多細胞非腺毛。 下表皮葉脈上非腺毛1-4(-6)細胞, 表面有疣狀突起。 上、下表皮均有腺鱗和小腺毛。

莖表面觀:表皮細胞多角形, 非腺毛5-9細胞, 多呈扭曲狀, 常中部1-2細胞縊縮, 壁上有疣狀突起。 另有腺毛及腺鱗。

【化學成份】

全草含黃酮類, 甾醇類, 三萜類, 烷烴類及機酸類等化合物。

黃酮類:5-羥基-6, 7-二甲氧基黃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 5-羥基-7, 8-二甲氧基黃酮(5-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 5, 7-二羥基-4-甲氧基黃酮(5, 7-dihydroxy-4-me-thoxyflavone), 5-羥基-7, 4二甲氧基黃烷醇(5-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ol), 5-羥基-6-O-α-D-吡喃半乳糖甙(5-hydroxy-6-methylflavanone-7-O-α-D-galacopyranoside)[1,2], 刺槐素-7-O-β-D-葡萄糖甙(acacetin-7-O-β-D-glucoside)[2]。

甾醇類:β-穀甾醇(β-sitosterol), 胡蘿蔔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2, 3]。

三萜類:熊果酸(ursolic acid)[2,3], 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 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3]。

烷烴類:6-甲基三十三烷(6-methyl-trtriacontane),

13-環已基二十六烷(13-cyclohxyl-bexacosane)[2]。

有機酸類:棕櫚酸(palmit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2]。

【藥理作用】酊劑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 可使尿量及尿中氯化物排泄增加, 民間作為利尿、發汗劑。 浸劑可用於腸弛緩, 能促進食欲, 改善消化。 尚有祛痰作用。 試管試驗具有抗真菌作用。

【鑒別】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1)取本品粉末100g, 用揮尾油提取器提出揮發油, 吸取一定量, 用乙醚製成10%深液, 作供試品溶液;另取石竹烯為對聯照品, 製成對照品溶液。 吸取二溶液, 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CMC薄板上, 以已烷展開15cm, 用5%香草醛濃硫酸溶液噴後, 於100℃烘5min。 供試液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 顯相同的玫瑰紫色斑點。

(2)取上述供試品溶液, 另取對聚傘花素為對照品。 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F254-CMC薄板上,

以已烷展開15cm, 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 顯相同的紅以斑點。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發汗解暑;化濕利尿。 主夏季感冒;中暑;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濕疹;癰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鮮品加倍。 外用:適量, 搗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注意】《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熱病汗多表虛者忌用。

【各家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去皮膚濕熱, 解表, 止痛。 治傷風發熱, 止嘔吐。 2.《廣西藥植名錄》:治黃疸, 疳積, 小兒熱瀉, 水腫。 3.《陝西中草藥》:活血祛瘀, 止痛生肌, 通竅利膈, 調經。 4.《貴州草藥》:解表, 理氣, 利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