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類親戚如何處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精神與衛生博士 汪 冰
近日, “表面親戚”一詞突然在網上躥紅,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博士汪冰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其實, “表面親戚”這一現象并不是近兩年才出現的, 主要是因為親戚不是一個有選擇的人際關系, 而是由親緣、血緣關系決定的。 所以, 即使是親戚仍可能三觀不合, 以至于出現礙于親戚關系只能維持表面和諧的現象。
此外, 社會的發展改變了親戚之間的親疏。 在過去, 親戚可能是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 農忙季節或是生活困難時, 人們往往會尋求親戚的幫助與接濟。 而今天,
不僅如此, 由于現在人口的流動性增強, 有很多人并沒有生活在自己從小出生的地方, 當失去了共同的地域和語境, 共同語言變少, 聊天時的話題就會變得浮皮潦草。
親戚見面往往一團和氣, 但面對一些較為極端的“表面親戚”時, 還是會給人帶來困擾, 對此汪冰給出了一些建議:
1.言語刻薄型。 在一群親戚當中總會有那么一兩個“不太會聊天的”, 比如, 你說漲工資了, 他會說“這么大了都沒結婚, 掙再多有什么用”;當你結婚家庭幸福了, 他又會說“你那點工資連孩子都養不起, 結了婚也是負擔”。
面對這類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人, 你可以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告訴對方自己其實也挺發愁的, 就不要再提了。 如果對方還是滔滔不絕, 你可以找個借口中斷談話, 比如“我去幫您倒杯水”, 或是變成發問方, 不給對方提問的機會, 詢問對方生活中的事情, 有的時候你的詢問表現出對他的關注,
2.貪小便宜型。 有些親戚總是喜歡在你遇到好事或有所成就時出現在你面前, 蹭一些好處、撈一點油水, 面對這樣的親戚可能有人會苦惱不已, 但又礙于親戚情面不好意思拒絕。
遇到這樣的親戚首先你要弄清楚, 這個親戚在你心中的定位, 你是想與之保持親近、維持親情關系, 還是想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如果這是一段你不能割舍的親緣關系, 那對于一些小事你應該學著看開, 不要過于斤斤計較。 畢竟, 當你對別人來說是有利可圖的時候, 反而說明生活給予你的更多。 但如果, 對方的行為比較極端, 讓你忍無可忍, 不想再維持這種表面關系時, 你可以勇敢地說“不”。
3.冷漠無視型。
4.炫耀比較型。 在親戚當中, 不乏這樣一種人, 總喜歡在大家面前炫富、曬幸福。 遇到這類親戚, 不必急著反感, 其實這類人的心理需要無非就是求關注、刷存在, 想要聽到大家對他的贊美和認可。 所以你只要順著他的話去夸贊幾句就好了,
5.虛情假意型。 有一些親戚在平時會很熱情, 跟你不分彼此, 談笑風生, 還總是愛說“有事說話, 別客氣”。 但實際上, 當你真的需要他的幫助時, 他卻擺出諸多托詞和借口。 面對這樣的親戚, 你心里明白即可。 當對方跟你熱情時, 你也禮貌回應, 但對于他說的話不用太當真, 也不要報什么期望。
與此同時, 汪冰認為, 雖然好像“表面親戚”讓人們之間的關系變得生疏, 但實際上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表現。 當你與親戚之間的聯系變得不那么緊密時, 你所要承受的負累也會相應減少, 大家都會變得更輕松, 所以沒有必要為了傳統的觀念去維系“表面”, 真實地去做自己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