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木通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Shān Mù Tōnɡ

【英文名】Stem of Finet Clematis

【別名】搜山虎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山木通的根、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matis finetiana Lévl.et Vant.[C.pavoliniana Pamp.]

採收和儲藏:四季可采,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山木通, 木質藤本, 長達4m, 無毛。 葉對生, 三出複葉;葉柄長5-6cm;小葉片薄革質, 卵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披針形, 長3-13cm, 寬1.5-5.5cm, 先端漸尖或銳尖, 基部圓形或淺心形, 全緣, 兩面無毛, 脈在兩面隆起, 網脈明顯。 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 有1-7朵花, 在葉腋分枝處常有多數三角形宿存芽鱗, 長5-8mm;苞片小, 鑽形, 有時下部苞片為三角狀披針形, 頂端3裂;花兩性, 花梗長2.5-5cm, 萼片4, 開展, 狹橢圓形或披針形,

長1-1.8cm, 白色, 外面邊緣密生短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 長約1cm, 無毛, 花藥狹長圓形, 藥隔明顯;心皮多數, 被柔毛。 瘦果狹卵形, 稍彎, 長約5mm, 有柔毛, 宿存花柱羽毛狀, 長達3cm。 花期4-6月, 果期7-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疏林溪邊或路旁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 藤莖圓柱形, 紅褐色, 有縱條紋, 稀生短毛或無毛。 葉對生;三出複葉, 基部有時為單葉;葉柄旋卷;小葉片卵狀披針形、狹卵形或卵形, 長3-9cm, 寬1.5-3.5cm, 先端銳尖至漸尖, 基部圓形、淺心形或斜腎形, 全緣, 無毛。 稍革質, 易碎。 氣微, 味苦。

【性味】辛;苦;性溫

【歸經】歸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利尿通淋。 主關節腫痛;跌打損傷;小便不利;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鮮品可用至60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發泡。

【各家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莖:通竅, 利水。 2.《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葉:治關節腫痛, 搗爛敷貼, 作發泡劑;根:治目生星翳, 搗爛, 布包塞鼻中。 3.《江西草藥》:活血止痛, 祛風通絡。 治風濕性關節痛, 胃腸炎, 瘧疾, 走馬牙疳, 角膜潰瘍, 乳癰, 痔核腫痛, 腸風下血。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