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鮮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東北藥植志》

【拼音名】Xiān Huánɡ Lián

【英文名】Rhizome of Chinese Twinleaf

【別名】細辛幌子、常黃連、鐵絲草、朝鮮黃連、毛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鮮黃連的根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effersonia dubia (Maxim.) Benth. Et Hook.f.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挖, 除去莖葉及泥土, 曬乾。

【性味】苦;性寒

【歸經】胃;大腸;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濕熱泄瀉;赤白痢疾;脘脅疼痛;嘔吐;吞酸;吐血;衄血;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咽痛喉哦;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 外用;適量, 煎汁洗眼;或塗口舌。

【注意】蕪花為使, 惡蘘草、牽牛子, 畏大黃、黃連、藜蘆。 畏蘆筍, 菰筍, 醬豉, 冷水。 得火良, 與牽相反。 體弱者和孕婦禁忌

【各家論述】《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發熱煩躁, 口舌生瘡, 眼結膜炎, 扁桃體炎;食欲減退, 噁心嘔吐, 衄血, 吐血;腸炎, 腹瀉, 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