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食療養生講究原則

文章導讀

中醫食療是講究原則, 根據病症的不同, 推薦不同食物進行食療。 人類必須瞭解自己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特徵, 有針對性地採取各種養生保健方法。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指導原則, 即在臨床治療時要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 結合病人的體質以相應的治療。 只有在正確辨證的基礎上進行選食配膳, 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否則, 不僅於病無益, 反而會加重病情。 中醫認為, 臨床病證不外虛證、實證、寒證、熱證。 如神疲氣短, 倦怠懶言, 舌質淡, 脈虛無力等為虛證;形體壯實, 脘腹脹滿, 大便秘結, 舌質紅, 苔厚蒼老, 脈實有力等為實證;怕冷喜暖, 手足不溫, 舌淡苔白, 脈遲等為寒證;口渴喜冷, 身熱出汗, 舌紅苔黃, 脈數等為熱證。 根據中醫“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 虛證患者以其陰陽氣血不同之虛, 分別給予滋陰、補陽、益氣、補血的食療食品治之;實證患者應根據不同實證的證候,

給予各種不同的祛除實邪的食療食品, 如清熱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證, 給予溫熱性質的食療食品治之;熱性病證, 給予寒涼性質的食療食品治之。

另外, 在辨證施膳的時候, 還必須考慮個人的體質特點。 例如形體肥胖之人多痰濕, 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體消瘦之人多陰虛血虧津少, 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品。 春季萬物始動、陽氣發越, 此時要少吃肥膩、辛辣之物, 以免助陽外泄, 應多食清淡之菜蔬、豆類及豆製品;夏季炎熱多雨, 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 如綠豆、西瓜、鴨肉等;秋季萬物收斂、燥氣襲人, 宜吃些滋潤性質的食品, 如乳類、蛋類等;冬季天寒地凍、萬物伏藏,

此時最宜吃些溫熱禦寒之品, 如羊肉、狗肉、乾薑等。

所謂全面膳食, 就是要求在飲食內容上盡可能做到多樣化, 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間的合理搭配。 現代營養學認為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纖維素七大類物質。 這幾大類營養素分別存在於不同種類的食物中, 如糧食類食物主要含有豐富的糖類, 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 魚、肉、奶、蛋類則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如果一味追求素食, 進食穀類、蔬菜類食物, 摒棄或限制動物性食品的攝入, 久則使蛋白質的供給不足, 不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可引起低蛋白血症, 也影響脂溶性維生素D、維生素E等的吸收,

引起一系列症狀。 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結構模式, 大量攝入動物性食品, 勢必使某些腫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也使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病的發生增多。 所以,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 必須採用平衡膳食, 全面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