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少女長期與寵物睡覺小心癱瘓

自小與貓狗相伴甚至帶寵物睡覺

股骨頭被潛伏多年的包蟲“吃空”

來自湖北的花季少女小周罹患怪病, 反復高燒、下肢癱瘓, 數年找不到病因。 近日,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骨科醫生們終於幫她揪出了致病的元兇——活檢顯示, 她的下肢竟是被蟲子蛀癱的!原來, 小周自小喜歡與貓狗相伴, 甚至帶著寵物睡覺。 醫生推測她幼年已通過家裡的寵物染上包蟲病。 而且由於多年受蟲子侵蝕, 21歲的她身上多處骨頭已被不同程度噬空, 術前已癱瘓在床近一年。 專家提醒說, 寄生蟲可通過寵物感染孩子, 潛伏多年後才出現症狀,

有孕婦或小孩的家庭一定要對寵物做足檢疫預防。

開骨窗取髓活檢發現包蟲

現年21歲的湖北黃岡少女小周自從14歲開始便每半年就發一次高燒。 奇怪的是, 高燒前她總先出現右腿疼痛, 繼而腫脹並出現大塊的紅斑。 小周的高燒通常持續三到五天, 到醫院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或服用抗炎藥後就有所緩解, 所以家人並沒太在意。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小周在行走時發現右腿不時出現疼痛紅腫症狀, 必須停下來休息才能緩解, 原來每半年一次的高燒漸漸發展成一月一次。

幾年來, 周媽媽帶著女兒在湖北、廣東多地求醫, 先是被懷疑為“右下肢淋巴水腫”並進行了右下肢加壓等治療, 可病情始終無法緩解。

後來, 小周又在武漢接受了“右下肢靜脈曲張修補術”。 但術後, 小周右腿越來越無法屈曲和旋轉, 走路時能感覺到大腿裡的骨頭“卡茲卡茲”響, 卻始終無法確診病因。 去年4月, 小周完全被“怪病”困癱在床上。

“她去年8月份轉到我們醫院時, 影像學檢查顯示她右側的股骨頭已經壞死, 而且有蟲蝕樣的改變。 ”珠江醫院骨科副主任李松建當時就高度懷疑小周感染了寄生蟲, 是蟲子長期蝕骨所致。 為明確診斷, 李松建決定先從小周股骨的骨髓腔內先取出少量組織做活檢。 醫生在小周的股骨上開了一個“骨窗”, 深入骨髓腔裡采出少許組織送檢。 病理報告很快就出來了——小周所患的居然是骨包蟲病!揪出了病因, 醫生馬上給她開了殺蟲藥。

“如果寄生蟲病不是很嚴重, 有一部分人是可以通過吃藥治療的。 ”但李松建發現, 小周吃完了3個月的抗包蟲藥後病情雖得到緩解, 但髖關節的功能未能恢復, 她還是無法行走。 醫生決定將被蟲蝕壞的關節部位切掉, 換成人工髖關節。

今年2月21日, 小周被送入珠江醫院手術室。 術中, 由於大量出血, 醫生不僅把備用的5000ml血液全都用上, 還收集了小周的自體血回輸, 等於全身換了一遍血。 術後, 小周恢復良好, 目前, 她已能借助康復工具下床行走。

包蟲骨內生長一二十年才發病

據介紹, 包蟲病又叫棘球蚴病, 是由叫細粒棘球絛蟲的寄生蟲寄生於人體內引起的疾病。 它主要寄生在犬、狼等犬科食肉動物體內, 其排出的蟲卵隨糞便污染水源、牧草、食物等,

會被牛、羊等食草動物甚至人類食用後造成感染。 李松建在反復查問中發現, 小周家中的確有養寵物史與牛羊等家禽蓄養史。

據她母親反映, 小周從小就很喜歡和貓狗一起玩, 甚至帶著睡覺。 很可能自小就通過它們的糞便感染上包蟲病。 包蟲在骨內生長緩慢, 大約要10~20年後才產生症狀, 所以很多患者在兒童期受感染, 要到成年才發病。 “除了包蟲, 弓形蟲等寄生蟲都可通過寵物感染人類。 ”李松建提醒稱, 寵物要經過正規檢疫, 有孕婦或小孩的家庭更要高度警惕, 除做好寵物的清潔外, 還要定期做好防疫。 孩子若跟不潔寵物密切接觸後不洗手就吃東西, 可增大感染幾率。

病狗將含有蟲卵的糞便排出體外後易沾染在毛上,

人與狗密切接觸後便會引發包蟲病。 包蟲病分別由細粒棘球絛蟲和多房棘球絛蟲的幼蟲引起。 家犬是主要的傳染源和終宿主。 家犬在排出成熟節片及大量蟲卵時, 污染草地、水源、家居環境, 或附著在其毛皮上, 食草動物和人均因食入蟲卵而被感染。

切莫和寵物接吻、長期共眠

儘量喂熟食或成品狗糧、貓糧, 別讓貓狗在外捕食。

要清除好寵物的糞便並做無害化處理, 接觸到寵物糞便後要徹底洗乾淨手;定期清潔、消毒環境。

應避免與寵物之間過度親密的行為, 如嘴對嘴餵食、接吻以及長期共眠等。

給動物定期免疫, 剛出生的小狗小貓應在42天進行第一次免疫針的注射, 56天進行第二次注射,

84天進行第三次, 這三次屬高度免疫, 隨後一年一次的注射屬於加強型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