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豆渣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òu Zhā Shù

【別名】冬瓜木、紅皮嶺麻、鹿食、白花盞、高山望、白蒼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安息香科植物赤楊葉的根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niphyllum fortunei (Hemsl.) Makino[A.hainanense Hayata;A.Fortune(Hemsl) Makino form.hy-poglaucum C. Y. Wu」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曬乾。

【原形態】落葉喬木, 高15-20m。 樹皮暗灰色, 有不規則縱裂紋, 常有灰白色斑塊。 葉互生;柄長1-2cm, 被星狀柔毛至無毛;葉片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長7-15cm, 寬4.5-8cm, 先端急尖至漸尖, 稀尾尖, 基部寬楔形或楔形, 邊緣具細鋸齒, 兩面被褐色星狀毛, 有時脫落變無毛, 下面褐色或灰白色, 有時具白粉;側脈7-12對。 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 頂生或腋生, 花梗密被褐色星狀毛;小苞片鑽形, 早落;花萼杯狀, 先端5裂齒;花白色帶粉紅色, 長1.5-2cm, 花冠裂片5, 兩面均被星狀毛;雄蕊10, 5長5短, 花絲基部聯合成長約8mm的管;子房密被黃色長絨毛, 5室, 花柱線形, 柱頭不明顯5裂。 蒴果長圓形, 熟時縱裂成5果瓣。 種子多數, 長圓形, 兩端有不規則膜翅。

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2200m的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主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0g。 外用:適量, 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