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的治療方法

有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是會被這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給打亂, 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傷害, 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了。

一、非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以按摩、牽引外展肌群為主, 目的是松解外展、外旋肌群及關節囊, 以減輕臨床表現達到治療效果。

2、早期手法:被動活動, 可獲得完全矯正。 生後二周內是治療本病的最好時機, 堅持被動牽拉攣縮的外展肌群, 可望在四至八周內治癒。 手法操作時將嬰兒置於俯臥位, 保持健側髖、膝關節屈曲, 使腰椎前凸消失。 術者左手穩定骨盆和健髖,

右手握持患側膝部, 儘量將髖關節過伸, 繼而內收、內旋髖關節, 並在此位置上保持10秒鐘後放鬆。 如此重複20次左右, 每天做四至六次。 對嚴重的外展肌攣縮者, 則需做肢體牽引和雙髖人字石膏固定, 保持患髖內收、伸直和內旋位固定三至四周。

二、手術治療

手術切口選在大轉子下方, 因病變組織多位於臀大肌外下移行於髂脛束處, 呈2~6cm寬的片狀攣縮, 以筋膜變性增厚為主, 臀肌及關節囊變性相對較輕。 病理變化均為“明顯、變性之肌肉及神經纖維”。 故無論是屈曲型還是伸直型, 均應橫形切斷緊張、變性、攣縮之闊筋膜張肌, 在伸髖伸膝位內收下肢, 注意此時應下壓雙側髂骨, 避免臀部離床及骨盆傾斜, 但要區分開本病史較長繼發的骨盆傾斜,

甚至脊柱側凸者。 若能超過中線且臀中、小肌不緊張、屈髖屈膝位雙膝能自然併攏, 手術即完成;若單純闊筋膜張肌切斷仍不能內收下肢, 可順切口上延而作臀大肌部分、臀中、小肌纖維攣縮部分切開, 直到伸直雙下肢交叉超過中線, 屈髖屈膝位能自然併攏雙膝為至;若仍不能解決問題, 再切斷攣縮、變性之關節囊, 並延長關節囊, 達到徹底松解為止;臀部軟組織呈板狀攣縮者, 估計單純松解不能解決時, 可作髂脊切開, 髂骨外板剝離臀肌起點並下移起點, 其優點是既能獲得良好手術效果, 又能防止廣泛松解帶來的伸髖無力和髖關節不穩。

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一般不是非常的嚴重, 當你體抗力提升的時候它自然就消失了,

祝大家早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