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香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Shān Xiānɡ Cǎo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山香草的全草。 秋季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約60~90釐米。 莖直立, 方形, 帶紫色, 密被短柔毛。 葉對生;有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3~9釐米, 寬1.5~4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下延至柄, 邊緣具粗鈍齒, 下麵密被短絨毛。 聚傘花序集成圓錐花序式, 對生於莖頂及葉腋;花萼鐘狀, 外被短柔毛;花冠紫色, 唇形, 冠筒基部收縮。 小堅果圓形。

【生境分佈】生於草坡、路旁。 分佈貴州、浙江等地。

【性味】辛, 溫。

【功能主治】驅風除濕, 舒筋活絡。

【附方】

①治感冒頭痛:山香草一兩。 煨水服。

②治風濕筋骨痛:山香草三兩。

泡酒一斤, 早晚各服一兩。

③治關節痛:山香草半斤。 煨水洗患處。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