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長松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hánɡ Sōnɡ

【別名】爬地松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偃松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nus pumila (Pall.)Regel[Pinus cembra L.var. pumila Pall.]

採收和儲藏:四季可采, 曬乾。

【原形態】灌木狀小喬木,

高1-6m, 胸圍30cm。 樹幹通常呈伏臥狀, 多分枝。 樹皮灰褐色或暗褐色, 片狀剝裂;一年生枝綠褐色或紫褐色, 有短柔毛, 二年生枝紫紅色或暗褐色;光滑;冬芽紅褐色, 圓錐狀卵圓形, 先端尖。 針葉5針一束, 長3.8-8.5cm, 硬直而微彎, 橫切面三角形, 維管束1, 樹脂道2-3, 複面有氣孔帶。 雄球花圓錐形, 黃色, 長約1cm;雌球花卵形, 紫色或紫紅色。 毬果直立, 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 熟時淡紫褐色或紅褐色, 長2-4cm, 徑2.5-3cm;熟時種鱗不張開或微張開, 種鱗近寬菱形或斜方狀寬倒卵形, 鱗盾寬三角形, 鱗臍明顯, 紫黑色, 先端突尖, 微反曲。 種子暗褐色, 不脫落, 三角狀卵形, 微扁, 無翅。 花期6-7月, 果熟期翌年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1800m的陰濕山坡、山頂及岩石縫隙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黑龍江、吉林等地。

【化學成份】樹脂中含貝殼杉醇酸(agatholic acid), 貝殼杉萘甲酸(agathic acid), 3β-氧化古巴香脂樹酸(3β-oxyanticopalic acid), 19-O-甲基貝殼杉醇酸(19-O-methylagatholic acid), 19-O-琥珀醯-貝殼杉醇酸(19-O-succinyl-agatholic acid), 3β-乙醯氧基古巴香脂樹酸(3β-acetoxyanticopalic acid), 阿魏酸龍腦酯(L-bornylferulate), 1-對-香豆酸龍腦酯(1-bornyl-p-coumarate)。 針葉含13%蛋白質, 2.9%維生素K, 1.322mg/g維生素C, 1.52kg/g葉綠素, 0.41mg/g胡蘿蔔素, 4.161mg/g蘆丁以及26.7%木脂素, 30.8%碳水化合物。 另外, 偃松含花色素糖甙。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平喘。 主慢性氣管炎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製成蒸餾液。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