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不能通過吃肉補身體的6類人

不能通過吃肉補身體的6類人

過敏患者

部分人對牛羊肉等有慢性過敏症狀, 如果檢測發現自己對某種肉有慢性過敏, 應至少停止食用3個月,

嚴重者1年以上, 然後再試探性地食用, 確認沒有不良反應, 才能把這種肉納入食譜當中。

濕疹患者

濕疹屬於刺激性皮膚疾病, 紅肉中的大量飽和脂肪酸可能加強皮膚變態反應, 從而加重病情, 因此宜少吃肉。

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

過多的動物脂肪會刺激膽囊的收縮, 而肉裡大量膽固醇會增加膽結石的危險。 所以, 這類患者要少吃肉, 最好用富含大豆卵磷脂的豆製品來替代, 配合魚蝦類和低脂肪乳製品來補充蛋白質。

糖尿病患者

可以按健康人的數量食用瘦肉, 但為了避免心血管併發症, 宜優先選用魚類和禽肉。 特別要注意的是肉類烹調應少油, 以蒸煮方法為好, 避免熏烤煎炸, 避免產生過多的糖化蛋白產物。

腎功能損害者

雖然肉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蛋白質, 但為了減輕腎的工作負擔, 腎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應略低於健康人的量, 必須和腎臟的排泄能力相適應, 必要時暫時停止吃肉。

心血管疾病患者

研究證實, 攝入紅肉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紅肉中飽和脂肪酸比例大, 膽固醇含量高, 對於控制病情不利。 應少吃排骨、肥牛等, 用魚肉和豆製品來替代。

如何挑選好豬肉

看顏色

豬肉與牛羊肉相比, 其瘦肉部分肌紅蛋白含量較少, 所以紅色略淺, 呈淡紅色或淡粉色, 有光澤, 纖維細;白色脂肪部分呈乳白色。 而不新鮮的肉, 大多是手工操作, 放血不乾淨, 導致瘦肉部分肉色暗沉, 呈深紅色或黑紅色, 脂肪失去光澤, 發暗或呈黃色或者灰綠色。

看肥肉

正常豬肉的肥肉適中, 而喂了“瘦肉精”的豬, 其脂肪層很薄, 通常不足1釐米, 且肉色發紅, 纖維疏鬆, 瘦肉與脂肪之間甚至會有液體流出。

觸彈性

新鮮豬肉質地緊實富有彈性, 用手指按壓後, 能迅速恢復原狀;而變質豬肉,

由於其組織遭到破壞, 用手指按壓後, 恢復速度慢, 甚至按壓處會始終呈凹陷狀。

觀外表

放心肉很少有血水或水滲出, 表皮無任何斑痕;而不新鮮的豬肉, 肉質不乾淨, 用手按壓, 還會有暗紅色、褐色或黑色的血水滲出。

聞氣味

新鮮、健康的豬肉氣味新鮮, 並帶有微微腥味。 而變質、“加料”豬肉, 無論其表層, 還是深層都有血腥味、腐臭味。

查認證

購買豬肉時, 一定要問清業主所售豬肉是否具備相關合格資質, 包括檢驗合格章、檢疫合格章、檢驗合格證以及檢疫合格證, 如果都不具備, 就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