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莫生氣-生氣會致病

誰沒有“生氣”過?“生氣”只是有大有小;“氣”消的快和消的慢的問題, “生氣”也分很多種, 有人喜歡大吵大鬧的生氣, 有人喜歡生悶氣,

不同類型的人生氣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只是傷害的大小和部位不同。 既然都會讓身體生病, 那我們為什么不讓自己少生氣呢?

“生氣”可以算是每個人一生中的一門“必修課”了, 因為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 其實也并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 中國人把發怒說成“生氣”, 但是學了中醫就會知道原來人一發怒, 真的會在體內產生“氣”, 嚴格說來“生氣”根本就是一個中醫的名詞。

“黃帝內經”靈樞篇中對疾病的原因有一段說明:“夫百病之所始生者, 必起于燥濕寒暑風雨, 陰陽喜怒, 飲食起居”, 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生氣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 不但浪費身體的血氣能量, 更是造成人體各種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 和多數的疾病一樣,

長期生氣會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跡。

從外表看長期火爆脾氣, 經常處于發怒狀態的人, 多數會造成禿頂。 嚴重的還會使頭頂的形狀改變, 頭頂中線拱起形成尖頂的頭形。 生氣的程度輕一點的, 則會在額頭兩側形成雙尖的M字形的微禿, 這種人脾氣一定急燥。 從中醫角度來分析, 發脾氣時, 氣會往上沖, 直沖頭頂, 所以會造成頭頂發熱, 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禿頂。 嚴重的暴怒, 有時會造成肝內出血, 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吐血, 吐出來的是肝里的血, 程度輕一點的, 則出血留在肝內, 一段時間就形成血瘤。 這些聽起來很可怕, 可是卻是真實的情形。 所謂的生氣并不單指發出來的脾氣, 有些悶在心里的生氣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生悶氣會使得氣在胸腹腔中形成中醫所謂“橫逆”的氣滯。 婦女的小葉增生和乳癌很可能都是生悶氣的結果。

另外一種有氣無處發的窩囊氣, 這種人外表修養很好, 好象從來不發脾氣, 其實心里經常處于生氣或著急的狀態。 這種人很容易形成橫逆的氣滯, 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 嚴重的會造成胃出血。 這樣的人, 額頭特別高, 也就是額頭上方呈半圓形的前禿, 是最大的特征。 血氣較差的人氣會往下沉, 形成腹部脹痛, 經常以為是腸胃的問題, 其實根本就是生氣造成的。

從中醫的五行理論, 認為肝屬木, 脾屬土, 木克土。 肝氣太盛時會使脾臟也跟著旺起來, 如果血氣很旺盛的年輕人, 這時會產生許多白血球,

去處理腸胃的問題, 很可能一些年輕白血病患者的真正病因根本就是來自生氣。 生氣會造成肝熱, 相反的肝熱也會讓人很容易生氣。 從中醫的觀點, 怒傷肝, 肝傷了更容易發怒, 兩者會互為因果而形成惡性循環。

#p#副標題#e#

當人體長期透支體力, 使血氣下降到陰虛火重的水平,

由于這時的人體使用的能量是透支的“火”, 肝必定比較熱, 肝火也比較旺, 人就很容易生氣。 因此, 調養血氣, 使血氣上升超越陰虛的水平, 也會使人的脾氣變得比較平和。 爆怒還會造成肝熱, 繼而使肺也跟著熱起來, 就會造成嚴重的失眠。

在醫院中身體虛弱的病人, 有時候一生氣就會造成生命的危險。 例如, 痰比較多的病人, 一旦生氣, 會使痰上涌, 造成嚴重的氣喘, 一不小心就窒息死了。

由于生氣會使身體造成許多問題, 因此, 日常保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不生氣”。 所謂的不生氣并不是把氣悶住, 而是修養身心, 開闊心胸, 或者尋求一種宗教信仰, 使得面對人生不如意時, 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他人的過錯,

根本沒有生氣的念頭。 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環境讓人無法不生氣, 那只有轉換環境一途。 生氣是一個人內發的因素造成的, 再好的醫生也無法防止病人生氣, 因此這個問題只有病人自己修養才有機會克服。

生氣會造成各種各樣的疾病, 輕者造成腸道疾病, 重者會造成肝臟出血和白血病, 從中醫角度分析, 我們看到了“生氣”會影響肝、脾, 進而影響到其他的臟腑, 會造成這么多的危害, 那我們平時應該學會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萬事要大度, 不可過分的計較, 不能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