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黃芪和當歸的區別有哪些

黃芪和當歸, 在生活中都是比較有名的中藥材。 它們對於維持人體健康來說, 作用是非常大的。 不同的藥材, 所擁有的功效是不一樣的, 也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那麼, 黃芪和當歸的區別有哪些?分別適用于哪些人群呢?下面便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介紹吧, 希望對您有一定幫助。

當歸, 辛熱, 味甘, 適合陰寒體質。 長期服用可導致腹瀉。 當歸功能補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進食後能增強腸胃吸收能力, 促進新陳代謝和刺激卵巢, 對婦女延遲衰老有一定食療作用。 所以, 中年婦女每日服用當歸沒有關係。

婦女月經, 有的稍多一點, 無需治療。 但是如果大量出血, 來勢很猛, 則是病態, 中醫稱為崩證;如果每天出血量並不很多, 但經期長, 淋漓不止, 仍屬月經過多, 中醫稱為漏證。

黃芪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 可以“利水”, 也可以“托毒生肌”。 凡是中醫認為“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

都可以用黃芪。 平時體質虛弱, 容易疲勞, 常感乏力, 往往是“氣虛”的表現, 貧血, 則常屬“氣血不足”, 而脫肛、子宮下垂這些病狀也常被認為是“中氣下陷”, 有這些症狀的人, 冬天吃些黃芪有益處。

黃芪適用於體質較虛之人,亞健康人群及老人等。 但是要注意不能服用過頻繁。

黃芪分生黃芪、炙黃芪, 相比之下, 炙黃芪的補氣升陽效果更好。 使用黃芪進補, 一般要由少逐漸增加, 邊服邊觀察有無上火的表現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 一旦有則應停用或配藥才能繼續服用。 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症狀減輕, 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副作用, 可增加用量。 一般來說, 每次用5克~10克煮水即可。

以上便是關於黃芪和當歸的區別的介紹。

黃芪和當歸畢竟是藥材, 所以在食用的時候, 應該多對其禁忌進行瞭解, 這樣才能夠保證飲食的健康, 將藥材的功效發揮出來, 這對於我們的健康來說也是非常有益處的, 應該引起相關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