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 誘發突變致癌!

近日, Nature 自然雜誌刊發了一篇文章, 稱酒精和內源醛損害染色體和變異幹細胞, 再次證明飲酒與癌症病發以及死亡有著脫不開的干係。 來自英國劍橋的Ketan Patel教授與他的課題組發現了飲酒傷身傷身背後的新機理。

文章通過小鼠試驗來回答, 首先敲除了小鼠的ALDH2基因。 先前的研究表明, 這種蛋白可以將乙醛有效地氧化成醋酸鹽。 當它存在時, 動物體內的乙醛含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使乙醛對DNA的影響降到最低。 相反, 當這種蛋白缺失時, 小鼠也更容易展現出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發現,

在ALDH2基因被敲除的小鼠裡, 骨髓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次數上升了2.3倍!這暗示小鼠體內無法得到及時降解的乙醛讓DNA變得不穩定, 促進了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 與這個觀察一致, 在酒精的作用下, 突變小鼠骨髓細胞內的姐妹染色單體交換次數猛增4倍!

為了確認小鼠的細胞內的確出現了DNA不穩定的現象, 研究人員們採用了另一種驗證的技術:在細胞內, 如果染色體發生斷裂, 就很容易形成“微核”結構。 也就是說, 通過計算微核數目有沒有變多, 就能知道小鼠的DNA是否真的更不穩定。 實驗結果證實了研究人員的猜想。 結果顯示, 缺乏ALDH2的小鼠, 微核數顯著增加了2.9倍。

研究人員進一步敲除了小鼠中的FANCD2基因。 這是一種DNA交聯修復蛋白,

能幫助不穩定的DNA進行修復。 一旦這個基因也被敲除, 小鼠的微核數猛增9.5倍, 染色體在形態上也出現了明顯的異常。

在酒精的作用下, 無論是代表DNA不穩定性的微核數, 還是染色體在形態上的異常, 都越發嚴重起來。 這些結果也有力地證明, 在缺乏乙醛降解能力, 且DNA交聯修復受影響的動物體內, 酒精和其代謝產物能對DNA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研究人員的下一個問題, 是這些災難性的後果究竟有多深遠。 先前, 他們的實驗對象都是小鼠中抽取的骨髓細胞, 而骨髓裡很重要的一類細胞就是造血幹細胞。 於是, 他們對這些造血幹細胞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 並檢驗了它們的生理功能是否受到影響。

令人不願意看到的一幕發生了。

研究人員發現, 造血幹細胞在受損DNA的影響下, 活性出現了顯著降低。 用研究人員的話說, 這些“造血幹細胞在功能上嚴重受損, 並和衰老的造血幹細胞有著類似的特點”。 不幸的是, 這些異常會被傳遞到無數源自這些造血幹細胞的血細胞中。 當這些在人體中承擔重要生理作用的血細胞出現異常, 人又怎麼健康得了呢?

“幹細胞的DNA損傷會導致一些癌症發生, ”作為該研究通訊作者的Patel教授說道:“儘管一些損傷是隨機產生的, 我們的研究表明喝酒能增加損傷的風險。 ”

這項線上發表在頂尖學術刊物《自然》上的研究成功揭示了酒精及其代謝產物如何在體內對幹細胞的基因組造成損傷, 也有力地支持了飲酒傷身的觀點。

值得一提的是, 在研究中被敲除的ALDH2基因, 在全球5.4億人的體內原本就帶著突變, 無法順利清除乙醛。 不幸的是, 亞洲人在這5.4億人中占了不少——我們身邊許多人喝酒會臉紅, 就是乙醛代謝能力不足的表現。 這些喝酒上臉的朋友, 也更容易在酒精代謝產物乙醛的影響下, 出現DNA損傷, 導致血液疾病, 甚至是癌症。

但這不代表喝酒不上臉, 就能隨便喝。 “我們的研究說明了酒精代謝不足能導致相關的DNA受損風險變高, 引起特定癌症。 但有一點也很重要, 需要記住, ” Patel教授補充說:“酒精清除和DNA修復系統不是完美的。 即便是在這些防禦機制完整的人裡, 酒精依然能以多種方式導致癌症。 ”

誠然, 這項研究只是一篇學術論文, 還有不少值得細敲的地方。

譬如直接在小鼠內注射乙醛是否會取得同樣的效果?提高小鼠的乙醛代謝能力是否可以減少DNA的損傷?這些損傷是否會隨著攝入的酒精濃度上升而升高?小鼠中的實驗結果是否同樣適用於人?這些問題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我們知道, 在流行病學上, 人類的酒精攝取的確與癌症風險上升有著明確的關聯, 乙醛代謝能力較差的人群, 食道癌與頭頸癌的風險也更高。 我們也知道,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醛列為1A類致癌物, 有足夠證據證明它們致癌, 而與酒精和乙醛同屬1A類致癌物的還有黃麴黴素、石棉、HPV、甲醛等正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名稱。

飲酒會導致哪些癌症?

根據以往的研究,

不管是小酌還是大醉, 都會增加幾種主要癌症的風險, 包括頭頸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大腸癌等。 甚至有研究發現, 每天喝一份酒精也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不過具體的患癌風險跟喝酒的量和喝酒的時間有關, 也就是說喝得越多、喝得越久, 越容易患癌。

酒精為啥會致癌?

要說煙草致癌大家都很認可, 要說酒精致癌, 很多人從感情上似乎不太能接受。

看看研究者甩出來的證據:

1.酒精中的主要物質乙醇會損傷DNA;

2.乙醇在體內代謝生成的乙醛是致癌物, 也會損傷DNA;

3.酒精可能會影響雌激素的分解, 增加血液中雌激素的量, 更容易引發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宮癌, 特別是對未到更年期的女性來說;

4.飲酒會降低身體吸收維生素A、C、D、E、葉酸和類胡蘿蔔素的能力;

5.飲酒會導致體重增加

這些直接或間接的因素都會導致患癌風險增加。

現在戒酒還來得及嗎?

研究顯示戒酒會使患癌風險降低,但需要時間,大概需要20年才能徹底消除酒精的影響。

專家還指出,吸煙和飲酒對患癌有協同作用,所以最好一起戒。

有沒有安全的飲酒範圍?

癌症是一種很複雜的疾病,跟多種因素相關,所以很難界定一個安全的飲酒範圍。美國腫瘤協會的建議是:“女性每天飲酒不超過1份,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

1份酒精=1聽(341毫升)啤酒,或1杯(142毫升)紅酒,或1小盅(43毫升)烈性酒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是對“適度飲酒”的定義。如果女性擔心乳腺癌風險,還應該進一步限制飲酒,每週不超過3-4份酒精。

還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酒都是一樣的。沒有證據證明紅酒是個例外,所以喝紅酒也要限量。

專家是怎麼看的?

“人們通常不會將喝啤酒、葡萄酒和烈酒與增加患癌風險聯繫起來,”ASCO主席Bruce Johnson醫生表示: “然而,酒精攝入增多與癌症之間的聯繫已經明確建立,為醫生群體提供了如何幫助患者降低癌症風險的指導。”

“ASCO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癌症治療和公共衛生機構,認識到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導致癌症,”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Noelle K. LoConte博士說:“因此,限制飲酒是預防癌症的一種手段。好消息是,就像人們使用防曬霜來減少皮膚癌風險一樣,限制酒精攝入是人們減少總體患癌風險可做的另一件事。”

5.飲酒會導致體重增加

這些直接或間接的因素都會導致患癌風險增加。

現在戒酒還來得及嗎?

研究顯示戒酒會使患癌風險降低,但需要時間,大概需要20年才能徹底消除酒精的影響。

專家還指出,吸煙和飲酒對患癌有協同作用,所以最好一起戒。

有沒有安全的飲酒範圍?

癌症是一種很複雜的疾病,跟多種因素相關,所以很難界定一個安全的飲酒範圍。美國腫瘤協會的建議是:“女性每天飲酒不超過1份,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

1份酒精=1聽(341毫升)啤酒,或1杯(142毫升)紅酒,或1小盅(43毫升)烈性酒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是對“適度飲酒”的定義。如果女性擔心乳腺癌風險,還應該進一步限制飲酒,每週不超過3-4份酒精。

還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酒都是一樣的。沒有證據證明紅酒是個例外,所以喝紅酒也要限量。

專家是怎麼看的?

“人們通常不會將喝啤酒、葡萄酒和烈酒與增加患癌風險聯繫起來,”ASCO主席Bruce Johnson醫生表示: “然而,酒精攝入增多與癌症之間的聯繫已經明確建立,為醫生群體提供了如何幫助患者降低癌症風險的指導。”

“ASCO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癌症治療和公共衛生機構,認識到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導致癌症,”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Noelle K. LoConte博士說:“因此,限制飲酒是預防癌症的一種手段。好消息是,就像人們使用防曬霜來減少皮膚癌風險一樣,限制酒精攝入是人們減少總體患癌風險可做的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