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高血壓患者適合練氣功

近年來有關普查資料表明, 在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誘發因素除年齡、家族史、飲食中攝鹽量高、肥胖等外, 注意力高度集中, 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 對視聽覺過度刺激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 以及生活方式的突變等, 均易使血壓增高。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就有人發現, 處於前線的士兵的血壓要比駐守營房或居民的血壓高。 這說明精神高度緊張、責任過重、矛盾較多的環境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心理學研究還發現,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多具有一定的人格特點。 這類人大多具有雄心壯志、爭強好勝、辦事過分認真,

容易激動和煩惱。

從五十年代起, 各地採用以氣功為基礎的綜合防治措施, 對本病的防治取得了不少經驗。 如上海市高血壓病研究所對一次氣功過程中血壓的變化進行了觀察, 並與休息時血壓變化作對比評價。 結果發現:在同樣條件下, 同一病人由活動轉到休息時, 血壓可稍微降低, 但當繼續休息時, 血壓不再繼續降低。 而氣功鍛煉則不同, 練功 5分鐘開始下降, 到20分鐘時血壓進一步明顯地降低。 說明練功過程中血壓降低決非單純休息, 而是氣功的生理效應。 研究中還發現, 高血壓病患者多伴有微循環障礙, 血粘度增高及血小板粘度聚集增加等血液流變學異常, 而練功可使微循環異常顯著改善,

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明顯降低。

高血壓病患者在練功時, 保持“松靜自然”的狀態, 不但身體放鬆, 精神也要放鬆, 這樣就能較好地消除造成血壓升高的精神緊張因素, 調動生理潛力, 使機體的機能恢復正常, 收到較好的療效。 因此, 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松靜功為主進行鍛煉, 只要做到“松靜自然”, 即可收到滿意的療效。 如果採用意守的方法則應注意:意守不同的部位, 血壓則呈現相應的變化。 對於高血壓患者, 應意守臍以下的部位, 如下丹田、腳心(湧泉穴)等, 可起到引氣下行的作用, 使血壓下降, 頭腦清醒。 此外, 在松靜功的基礎上, 可輔以自我經穴導引按摩, 以增強療效。

高血壓病患者至少應早晚各練一次功,

同時在日常工作中, 應學會“忙裡偷閒”, 善於在緊張的節奏中適時地鬆弛, 練一會兒氣功, 使心平氣和, 保持平靜的心情, 對高血壓病的康復和預防是很有好處的。

由於通過氣功鍛煉治療高血壓病, 不但有良好的近期療效, 而且對穩定血壓, 鞏固療效有獨特的作用, 同時沒有藥物的諸多付作用。 因此, 氣功在高血壓病的防治工作中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可集中學習, 分散自練, 定期隨訪, 便於普及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