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肺彌散功能減退怎麼回事

肺器官的重要性簡直不言而喻, 它是人體的呼吸器官, 保證了人體可以正常呼吸。 隨著年齡的增長, 很多人多覺得自己的肺器官逐漸衰竭, 功能逐漸下降。 如:肺彌散功能減退, 主要表現在天氣變換時, 人體感覺氣短胸悶、呼吸不暢等。 本文主要介紹下肺彌散功能減退是怎麼回事。

彌散功能是換氣功能中的一項測定指標。 用於評價肺泡毛細血管膜進行氣體交換的效率。 肺泡與血流經肺泡-毛細血管膜(下簡稱肺泡膜)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是一個物理性彌散過程。 單位時間內氣體的彌散量取決於肺泡膜兩側的氣體分壓差、肺泡的面積與厚度和氣體的彌散常數。 彌散常數又與氣體的分子量和溶解度相關。 此外, 氣體總彌散量還決定於血液與肺泡接觸的時間。 彌散量的大小, 取決於膜兩側氣體分壓差、彌散面積、距離、時間、氣體分子量及其在彌散介質中的溶解度。

肺氣腫及其他肺組織病變, 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等疾病時可引起彌散功能降低。 臨床上當肺部病變產生彌散功能障礙時, 常同時有明顯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 其後果均導致缺氧。 通過肺活量的臨床檢查, 可以作出診斷。 男性為(28.84plusmn;4.84)ml/(mmHg?min), 女性為(22.13plusmn;3.09)ml/(mmHgmin)。 低於這個值就出現氣體彌散功能下降。

原因, 彌散功能減低可見於:

1、彌散面積減少:如肺氣腫、肺葉切除、肺部感染、肺水腫, 肺出血、氣胸、脊柱側彎等。

2、肺泡毛細血管膜增厚:如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石棉肺、硬皮病等。

3、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下降:如貧血、碳氧血紅蛋白症。

4、血液與肺泡接觸時間過短:正常靜息時, 血液流經肺泡毛細血管的時間約為0.75sec, 由於肺泡膜很薄, 與血液的接觸面又廣, 故只需0.25sec血紅蛋白即可完全氧合。 當血液流經肺泡毛細血管的時間過短時, 氣體彌散量將下降。 上述肺泡膜面積減少和厚度增加的病人, 雖然肺毛細血管血液中氧分壓上升較慢, 但一般在靜息時肺內氣體交換仍可達到平衡, 因而不致產生低氧血症,

往往只是在體力負荷增大時, 才會因為血流加快, 血液和肺泡接觸時間縮短而發生明顯的彌散障礙, 從而引起低氧血症。 目前認為肺泡膜病變時發生呼吸衰竭, 主要還是因為存在著肺泡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的緣故。

緩解方法

用抗生素大多無效,

目前還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 常表現為進行性發展, 最終出現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祖國醫學對本病治療有一定療效。 我們通過對診治病人的總結和分析, 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肺腎兩虛, 瘀、痰、熱等病邪交結, 採用補益肺腎、活血通絡、軟堅散結、化痰清熱等方法治療, 可以減慢疾病進程, 緩解臨床症狀, 如減輕氣促、改善肺功能和提高血氧分壓等, 使患者能進行一定的體力活動, 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 從而提高生活品質。 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減少感冒次數, 可以防止因感染而致病情惡化。 必要時與激素合用可以減輕激素的副作用, 增強療效。 間質性肺炎必須先明確診斷, 然後在有經驗醫師的指導下長期治療,
切不可掉以輕心。 患者心理活動也對治療舉足輕重, 樂觀開朗者比抑鬱不平者壽命較長。 切忌悲觀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