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及早發現 治療寶寶腎結石

腎結石形成的具體原因尚未完全闡明, 但與遺傳、飲食習慣和飲用水的成分有關。 兒童腎結石發病率低, 原發性腎結石較常見,

一般資料為60%~80%, 遺傳性疾病占1%, 尿酸結石占5%~39%, 高血鈣狀態占5%。 不同年齡發病數字差異較大, 兒童少見, 但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 通常4~5歲以後發病, 8~10歲後更為多見3, 4。 本組25例中1~7歲的7例, 8歲以上17例(68.0%), 僅1例為5個月的嬰兒腎結石。

兒童腎結石臨床表現不典型, 主要表現為血尿、噁心、嘔吐, 幼兒對腹痛敘述模糊, 腰痛部位表述不清。 本組1例5歲腎結石患兒, 每次發作訴說左上腹疼痛。 因此, 臨床首次診斷腎結石甚少, 多數易被較長時間誤診。 對有腰痛和(或)血尿者首選B超檢查, 結合腹部X線平片可提高診斷率;診斷確定採取藥物滲透療法, 以活血化瘀, 擴充血管為主要目的, 改善輸尿管平滑肌局部血液供應, 從而腎臟血流量豐富, 生成尿量增多,

有利於結石排出。 擴張腎動脈增加受損腎臟有效血液灌注, 增加對腎臟供氧, 改善腎臟微循環, 調整腎臟整體功能, 使尿液酸鹼度穩定, 使Ca2+、脂質、草酸鹽等充分溶解於尿液中, 不沉積、不析出、不形成結石核, 根除了結石再生成條件。 結石大於0.80cm×0.90cm, 行體外鐳射碎石配合藥物治療, 體外鐳射碎石是治療腎結石較好方法, 應嚴格掌握指征。

結石症狀在幼兒不典型, 很少出現象成人那樣的脅腹部絞痛, 腎結石患兒有排尿困難、排尿障礙、尿瀦留、遺尿、血屎及反復尿急和發熱等症狀, 而彌漫性腹痛或噁心、嘔吐卻相對多見, 根據主訴常常會被誤診為闌尾炎。 在較大兒童除主要症狀腹痛外還有典型的絞痛。 還有一些患兒可能是以尿路感染的形式出現, 在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常有血尿和膿尿, 也有發熱、尿急和混濁尿。 當小孩出現尿痛和排尿困難等以上症狀, 家長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首先應該做尿常規、腎功能、輸尿管的B超, 來判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結石的部位, 再做相關的處理。

正常嬰幼兒食用奶粉是不會出現腎結石的, 這次“三鹿奶粉”引發的腎結石只要還是“三聚氰胺”污染的問題。 在治療上, 應該首先去除病因, 清除體內有毒的化學物質, 及時的阻斷腎結石形成的源頭, 如果結石比較小, 位置也不太重要, 主要還是採取一些水化和鹼化尿液的方法, 可以減少結石的形成, 只要及時發現, 及時診斷, 積極治療, 一般不會發展的急性腎衰竭, 但是一旦結石比較大, 影響到排尿和泌尿, 大一點的小兒也可以採取手術或者體外碎石的辦法。

首先應觀察小兒是否有上述症狀表現, 然後去醫院做尿常規和尿路B超方面的檢查, 第一時間發現或排除腎結石患病的可能性。 患兒一旦發現結石, 就必須由專科醫生診斷患兒腎功能的損害程度而採取有效的治療。

經過積極的治療, 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 就不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 也不會給小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後遺症。 另外還要提醒廣大的家長朋友, 懷疑患有腎結石的寶寶, 一定要給他們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