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2億中國人都得治的病

【導讀】“瘦人不會患高血脂”、“血脂越低越好”、“瘦肉沒脂肪, 可以隨便吃”……生活中, 這些有關血脂的觀點已經流傳很久, 殊不知這些都是對高血脂的錯誤認識。

《生命時報》綜合國內外研究, 採訪權威專家, 總結出高血脂的幾大常見誤區, 教大家如何避免血脂“虛高”, 並在飲食方面給予相應指導。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副主任 陳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夏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胡耀敏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湯成春

認識:懂這9個常識才算認識膽固醇

血脂中膽固醇的含量, 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血脂的高低。 近日, 印度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專科醫生蘇奇塔·尚格威總結了膽固醇認識方面的9個常識, 大家應該知曉。

高膽固醇偏愛更年期女性

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有助於將膽固醇含量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 然而, 女性的這一獨特優勢在更年期後就消失了。 45歲以上的男性和55歲以上的女性大多存在膽固醇升高的風險。

高膽固醇有遺傳傾向

儘管遺傳因素會起作用,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會對膽固醇含量產生重要影響。 如果有高膽固醇家族病史, 意味著你需要及早採取預防措施, 更為積極主動地將它控制在正常水準之內。

高膽固醇不只是吃出來的

當你查出膽固醇高時, 更為重要的是找到原因。 引起高膽固醇的可能原因包括飲食不良、缺乏運動、感染、精神壓力和應激壓力(如外科手術)等。

吃了藥也不能忘了動

服用藥物對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限。 通過有益於心臟健康的飲食和運動, 能夠增強藥物治療的有效性。

高膽固醇的人要關注兩種脂肪

飽和脂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和全乳製品)和反式脂肪(存在於包裝食品)會對低密度脂蛋白產生更大的影響, 這種所謂的壞膽固醇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兒童也會有高膽固醇

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動脈狹窄)早在8歲時就會出現。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體重超重、患高血壓或有心臟病家族病史的兒童從兩歲起就檢測膽固醇水準。

患有高膽固醇的兒童應當限制對脂肪的攝入量, 並多參加體育鍛煉。

膽固醇不都是壞的

很多人認為膽固醇是個壞東西。 其實, 高膽固醇對人體健康有害, 但膽固醇本身對於多種生理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它參與細胞及細胞膜的構成, 在對生物膜的透性、神經髓鞘的絕緣性及保護細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害等多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效用。 只有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才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不能過低

儘管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較低通常意味著一個人較為健康, 但一項新研究發現, 一些患上癌症的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較低。

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低的人容易出現各種感染, 被感染的持續時間較長, 可能誘發癌症。

高膽固醇有時會表現在皮膚上

有些膽固醇高的人會在眼皮、關節、雙手或身體其他部位長出黃中帶紅的腫塊(醫學上被稱為黃色瘤)。 此外, 糖尿病患者和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這種遺傳病的人也有可能長黃色瘤。 醫生建議人們從20歲起每3年檢查一次, 或者根據醫生的建議更為頻繁地檢查。

糾錯:別信這高血脂7大誤區

血脂過高會增大心腦血管病風險, 但初期症狀不明顯, 常被大家忽視。 臨床上發現, 很多人因為以下誤區影響了高血脂的發現和治療。

誤區一 血看起來渾濁的就是高血脂

血液中脂肪過多時的確會讓血液呈渾濁狀,

但不能因為在體檢中抽血發現血液渾濁就認為自己血脂高。 例如抽血檢查抽的是靜脈血, 本來看起來就比較暗, 並不是高血脂造成的。

此外, 有些檢查項目, 抽血不需要禁食, 例如驗血色素、甲狀腺功能, 如果是剛吃完飯後抽的血, 甘油三酯較高, 血液也會比較渾濁。 抽血查血脂需要先禁食8小時, 而且也不是單靠外觀判斷結果。

誤區二 瘦人不會患高脂血症

在人們的印象中, 高血脂往往與肥胖劃上等號, 似乎只是胖人的專利。 而那些身材苗條的人容易忽視血脂檢查, 一經發現, 往往血脂已經很高。 其實很多胖人如果只是皮下脂肪堆積, 反而血脂不一定高。

血脂過高引起的高脂血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高脂血症與環境及遺傳相關;繼發性高脂血症則繼發於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瘦人可能受遺傳、環境和疾病影響, 並不能對高脂血症完全免疫。

誤區三 降脂藥隨便用

很多患者發現自己血脂偏高後並沒有充分重視, 而且不及時到醫院治療, 隨便買來調脂藥和保健品吃。

殊不知, 高血脂是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 患者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 根據病情和檢查結果選擇調脂藥, 並遵醫囑服用。 隨便用藥不但不能起到治療作用, 反而會影響後續治療。

誤區四 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脂對血管潛移默化的危害必須引起重視, 但血脂也絕不是降得越低越好。 國外有研究發現,血脂過低時,腫瘤的發生率會有所增加。因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太多或太少,都不利於健康。

誤區五 血脂達標後就可以停藥

由於各種原因,很多患者沒有堅持服用調脂藥,使得血脂反彈,影響治療效果。

目前國外長期的臨床治療結果顯示,初期治療血脂達標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最小維持劑量,對血脂達標值的保持有很好的作用。只要沒有出現嚴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就不應停藥。

誤區六 瘦肉可以隨便吃

很多患者都認為只有油才是膳食脂肪的唯一來源,因此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其實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據它們存在的方式,可粗略分為看得見的脂肪和看不見的脂肪。

前者如動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欖油及雞皮、鴨皮等。看不見的脂肪,存在於肉類、蛋類、乳製品、動物內臟、豆製品、硬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開心果、松子等)裡,即使穀類、蔬菜中也含微量脂肪。

這些看不見的脂肪恰恰是人們容易過量食入的。例如20粒花生米或者40顆瓜子、2個核桃等都基本上相當於10克純油脂(約1勺油)的含脂量。

另外,很多人知道肥肉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於是認為瘦肉可以隨便吃,這也是不對的。同樣是瘦肉,豬肉中所含的膽固醇比牛肉和羊肉都高;

另外,瘦豬肉中含的飽和脂肪酸比例在肉類裡也是最高的。所以,預防高血脂,瘦肉,特別是瘦豬肉也不能多吃。

誤區七 血脂在正常範圍就行

老高是冠心病患者,剛剛進行了冠脈支架植入術。出院前,他拿著化驗單和出院帶藥來找醫生,疑惑地問:“大夫,化驗單上血脂水準都在正常範圍,為什麼還要我服用降脂藥?”

與老高有同樣疑問的病人不在少數。其實,血脂水準在正常範圍內並不代表治療達標,還要依據病情進行具體分析。

降脂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血漿膽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發生的危險性降低2%。降脂治療應根據是否患冠心病或冠心 病等危 症,以及有無心血管危險因素,結合血脂水準進行全面評價。另外,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飲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

普通人群的血脂達標水準是:膽固醇水準小於20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3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小於150毫克/分升;高危病人,即穩定型冠心病和冠心病病人,膽固醇水準應小於16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00毫克/分升;

極高危病人,即急性冠脈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的病人,膽固醇水準應小於1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80毫克/分升。

檢查:做到4點血脂不“虛高”

血脂高不高,要看檢查結果;而結果准不准,影響因素很多。體檢結果顯示血脂高未必是真的高,檢查之前如果忘了一些注意事項,很可能使結果出現偏差,建議遵循以下四點。

1 檢查前3天避免高脂飲食

短時間內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導致血脂升高,如果在體檢前一兩天吃了太多肥肉這樣的油膩食物,血脂檢查的結果就會偏高。因此,在做血脂檢查前三天最好別胡吃海喝,以免血脂“虛高”造成誤導。

2 檢查前2周內保持一貫的生活與飲食習慣

有些人會在體檢前突擊執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飲食再加上運動鍛煉,這樣血脂的檢查結果看著是健康一些,但卻不能反映真實的血脂情況。抽血化驗前2周內要保持平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樣才能看到可靠的結果,進而作出正確判斷。

3 血脂檢查前空腹10~12小時

人在進食後,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濃度會明顯升高,比空腹狀態下的血脂水準高出很多,所以剛吃完早飯去檢查會讓結果“虛高”。如果空腹時間過長,儲存在身體裡的脂肪被調動起來,也會讓血脂升高。

因此,最好在檢查前空腹10~12個小時。例如,明天早上8點要抽血檢查,那麼前一天晚上8點以後就不要再吃東西了,可以喝少量水,10點以後最好連水也不要喝。

4 拿到檢查結果不要慌,請醫生分析

每個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不同,對血脂目標值的要求也要因人而異。比如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狀況要差一些,他們對血脂水準的控制要更嚴格。拿到血脂檢查結果後如果發現超過正常範圍,先不要慌張,請專業的心臟科醫生分析結果。

指導:血脂高,少吃油和鹽

工作忙中午點餐或在外面吃,親友聚會下館子時,通常會攝入更多的油和鹽,長期如此,可能造成脂肪等攝入過多,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尤其是血脂高的人群,必須掌握好點菜的原則。

第一 少吃蓋澆飯

一些人喜歡吃湯多的菜,用菜湯泡米飯感覺特別香,或直接點蓋澆飯吃。殊不知,菜湯裡有較多脂肪,不利於控血脂,建議吃飯時把菜吃了,少吃或不吃菜湯。

第二 不點預先過油的菜

血脂高的人在外就餐時,除了避開油炸食物,還應儘量少點或不點預先過油的食物,如糖醋裡脊、青椒炒煎蛋、紅燒帶魚、地三鮮等。這些菜雖然菜名裡沒有“炸”字,但其中的肉、蛋、魚、菜等一般會先過油,常被大家忽視。

第三 吃菜前先濾去油脂

如果一盤菜端上來時油汪汪的,最好把表面多餘的油脂濾去一些。可用勺子濾掉油脂或將菜用水短暫浸泡後再吃。

第四 注意葷素搭配

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血脂高的人一定要自控。建議多點一些綠葉菜,吃肉時儘量選擇精瘦肉做的菜,少點肥肉,避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

此外,磷脂對大腦、血管、心臟都是不可缺的營養素,其中最好的要數卵磷脂,主要來自於雞蛋、肝臟和乾果。平時在家吃飯時,可每天保證一個雞蛋,每週吃1~2次動物肝臟,適當吃些乾果,並儘量做好食物搭配,限制油鹽的攝入量。

科學的點菜方法和吃飯技巧會給高血脂人群及其家人帶來美味與營養,如果醫生和營養師有其他相關建議,也應在平時飲食時注意。▲(生命時報記者 孟祥兆)

國外有研究發現,血脂過低時,腫瘤的發生率會有所增加。因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太多或太少,都不利於健康。

誤區五 血脂達標後就可以停藥

由於各種原因,很多患者沒有堅持服用調脂藥,使得血脂反彈,影響治療效果。

目前國外長期的臨床治療結果顯示,初期治療血脂達標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最小維持劑量,對血脂達標值的保持有很好的作用。只要沒有出現嚴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就不應停藥。

誤區六 瘦肉可以隨便吃

很多患者都認為只有油才是膳食脂肪的唯一來源,因此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其實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據它們存在的方式,可粗略分為看得見的脂肪和看不見的脂肪。

前者如動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欖油及雞皮、鴨皮等。看不見的脂肪,存在於肉類、蛋類、乳製品、動物內臟、豆製品、硬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開心果、松子等)裡,即使穀類、蔬菜中也含微量脂肪。

這些看不見的脂肪恰恰是人們容易過量食入的。例如20粒花生米或者40顆瓜子、2個核桃等都基本上相當於10克純油脂(約1勺油)的含脂量。

另外,很多人知道肥肉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於是認為瘦肉可以隨便吃,這也是不對的。同樣是瘦肉,豬肉中所含的膽固醇比牛肉和羊肉都高;

另外,瘦豬肉中含的飽和脂肪酸比例在肉類裡也是最高的。所以,預防高血脂,瘦肉,特別是瘦豬肉也不能多吃。

誤區七 血脂在正常範圍就行

老高是冠心病患者,剛剛進行了冠脈支架植入術。出院前,他拿著化驗單和出院帶藥來找醫生,疑惑地問:“大夫,化驗單上血脂水準都在正常範圍,為什麼還要我服用降脂藥?”

與老高有同樣疑問的病人不在少數。其實,血脂水準在正常範圍內並不代表治療達標,還要依據病情進行具體分析。

降脂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血漿膽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發生的危險性降低2%。降脂治療應根據是否患冠心病或冠心 病等危 症,以及有無心血管危險因素,結合血脂水準進行全面評價。另外,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飲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

普通人群的血脂達標水準是:膽固醇水準小於20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3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小於150毫克/分升;高危病人,即穩定型冠心病和冠心病病人,膽固醇水準應小於16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100毫克/分升;

極高危病人,即急性冠脈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的病人,膽固醇水準應小於1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80毫克/分升。

檢查:做到4點血脂不“虛高”

血脂高不高,要看檢查結果;而結果准不准,影響因素很多。體檢結果顯示血脂高未必是真的高,檢查之前如果忘了一些注意事項,很可能使結果出現偏差,建議遵循以下四點。

1 檢查前3天避免高脂飲食

短時間內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導致血脂升高,如果在體檢前一兩天吃了太多肥肉這樣的油膩食物,血脂檢查的結果就會偏高。因此,在做血脂檢查前三天最好別胡吃海喝,以免血脂“虛高”造成誤導。

2 檢查前2周內保持一貫的生活與飲食習慣

有些人會在體檢前突擊執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飲食再加上運動鍛煉,這樣血脂的檢查結果看著是健康一些,但卻不能反映真實的血脂情況。抽血化驗前2周內要保持平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樣才能看到可靠的結果,進而作出正確判斷。

3 血脂檢查前空腹10~12小時

人在進食後,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濃度會明顯升高,比空腹狀態下的血脂水準高出很多,所以剛吃完早飯去檢查會讓結果“虛高”。如果空腹時間過長,儲存在身體裡的脂肪被調動起來,也會讓血脂升高。

因此,最好在檢查前空腹10~12個小時。例如,明天早上8點要抽血檢查,那麼前一天晚上8點以後就不要再吃東西了,可以喝少量水,10點以後最好連水也不要喝。

4 拿到檢查結果不要慌,請醫生分析

每個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不同,對血脂目標值的要求也要因人而異。比如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狀況要差一些,他們對血脂水準的控制要更嚴格。拿到血脂檢查結果後如果發現超過正常範圍,先不要慌張,請專業的心臟科醫生分析結果。

指導:血脂高,少吃油和鹽

工作忙中午點餐或在外面吃,親友聚會下館子時,通常會攝入更多的油和鹽,長期如此,可能造成脂肪等攝入過多,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尤其是血脂高的人群,必須掌握好點菜的原則。

第一 少吃蓋澆飯

一些人喜歡吃湯多的菜,用菜湯泡米飯感覺特別香,或直接點蓋澆飯吃。殊不知,菜湯裡有較多脂肪,不利於控血脂,建議吃飯時把菜吃了,少吃或不吃菜湯。

第二 不點預先過油的菜

血脂高的人在外就餐時,除了避開油炸食物,還應儘量少點或不點預先過油的食物,如糖醋裡脊、青椒炒煎蛋、紅燒帶魚、地三鮮等。這些菜雖然菜名裡沒有“炸”字,但其中的肉、蛋、魚、菜等一般會先過油,常被大家忽視。

第三 吃菜前先濾去油脂

如果一盤菜端上來時油汪汪的,最好把表面多餘的油脂濾去一些。可用勺子濾掉油脂或將菜用水短暫浸泡後再吃。

第四 注意葷素搭配

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血脂高的人一定要自控。建議多點一些綠葉菜,吃肉時儘量選擇精瘦肉做的菜,少點肥肉,避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

此外,磷脂對大腦、血管、心臟都是不可缺的營養素,其中最好的要數卵磷脂,主要來自於雞蛋、肝臟和乾果。平時在家吃飯時,可每天保證一個雞蛋,每週吃1~2次動物肝臟,適當吃些乾果,並儘量做好食物搭配,限制油鹽的攝入量。

科學的點菜方法和吃飯技巧會給高血脂人群及其家人帶來美味與營養,如果醫生和營養師有其他相關建議,也應在平時飲食時注意。▲(生命時報記者 孟祥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