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立秋之後這幾種疾病已開始氾濫

立秋已經到來, 這正是我們擺脫夏季的炎熱, 迎來涼爽的時候。 而這個時候也正是氣溫容易變化, 稍不注意我們就會身體不適。 這個時候我們要預防哪些疾病呢?

1、關節炎

時入秋季, 一方面暑濕蒸騰, 另一方面又寒意襲人, 極易發生外寒內濕的關節痛症。 因此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 尤其是大汗後不宜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洗澡。

2、感冒

由於秋季氣候忽熱忽涼, 是傷風感冒的多發季節。 因此, 要遵循“耐寒鍛煉從初秋開始”的規律, 注意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3、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 秋季草枯葉落, 空氣中過敏物質較多, 是誘發支氣管炎的病因之一。 應避免與過敏因素接觸。 另外良好情緒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居室要流通新鮮空氣。

4、胃病

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 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 胃酸分泌增加, 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 此外, 由於氣候轉涼, 人們的食欲隨之旺盛, 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 導致胃病的復發。 此類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 應當進行體育鍛煉, 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 減少發病機會, 注意膳食合理, 少吃多餐, 定時定量, 戒煙禁酒。

5、肺炎

秋燥症秋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

因此, 應積極加強鍛煉, 增強肺功能, 預防肺炎的發生。 飲食方面調養也是一種積極的因素, 應少吃辛辣食物, 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 如梨、蘿蔔等, 以增強肺部的水分。

我們該如何養生

1、飲食宜祛暑降溫

立秋後, 儘管晝夜溫差變大,

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 有時暑氣更加逼人, 所以, 防暑降溫要繼續, 不能有絲毫怠慢。

首先, 多喝些綠豆湯、蓮子粥, 還應該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 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 經過一個長夏後, 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 大多脾胃虛弱, 因此, 在選擇食物時, 不宜過於寒涼, 例如:西瓜、黃瓜、葡萄等, 其性味寒涼, 多食可能傷及脾胃, 所以要少吃。 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 可適當吃肉食, 有許多食品如鴨肉、魚、豬瘦肉、海產品等, 既能清暑熱, 又可補益, 可放心食用。

2、養肺

秋燥易傷肺, 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 可以益胃生津, 有益健康。 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 多補充水分, 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

相反, 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

另外, 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 而肝主情志, 疏洩氣血, 肝氣受制的秋天, 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 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 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 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

當出現此類現象時, 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3、仍需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 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 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 也容易患上“空調病”。 尤其在立秋之後, 天氣早晚較涼, 稍不注意, 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 早晚天氣偏涼, 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 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 這樣, 既可降溫祛暑, 又可預防空調病。 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 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 不易開空調。 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