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防己黃耆湯的功效與作用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對於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瞭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 以免出現問題, 那麼下面我們就瞭解一下防己黃耆湯這種中藥方劑。

【別名】 漢防己湯(《類證活人書》卷十七)、黃耆防己湯(《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處方】 防己30克 甘草15克(炒)白術22.5克 黃耆37.5克(去蘆)

【制法】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益氣祛風, 健脾利水。 主治風水或風濕, 汗出惡風, 身重浮腫, 關節煩疼, 自汗出, 腰以下重, 小便不利, 脈浮。 現用於慢性腎炎水腫、心臟病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妊娠水腫、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氣虛濕重者。

【用法用量】 每服5克, 加生薑4片、大棗1枚, 用水200毫升, 煎至160毫升, 去滓溫服。 良久再服。 服後皮肉中有蟲行感, 腰以下冷, 可坐於被上, 再以被繞腰, 溫覆微汗。

【備註】 方中重用黃耆補氣固表為君;防己祛風行水為臣;白術健脾勝濕, 助黃耆以益氣固表為佐;甘草調和諸藥, 薑、棗調和營衛為使。 諸藥配伍, 表虛得固, 風邪得除, 脾氣健運, 小便通利, 則身重、浮腫諸證自愈。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 木防己湯、漢防己湯、防己湯、逐濕湯、白術煎、黃耆防己湯

【處方】 防己1兩, 甘草半兩(炒), 白術7錢半, 黃耆1兩1分(去蘆)。

【制法】 上銼, 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固表散風水。 主肌表氣虛, 風濕相搏, 客在皮膚, 一身盡重, 四肢少力, 關節煩疼, 時自汗出, 灑漸惡風,

不欲去衣;及風水客搏, 腿腳浮腫, 上輕下重, 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 木防己湯(《外台》卷二十引《深師方》)、漢防己湯(《活人書》卷十七)、防己湯(《聖濟總錄》卷七十九)、逐濕湯(《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風科集驗方》)、白術煎(《仙拈集》卷一)、黃耆防己湯(《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各家論述】 1.《金匱玉函經二注》:以黃耆實衛, 甘草佐之;防己去濕, 白米佐之。 然則風濕二邪, 獨無散風之藥何耶?蓋汗多知其風已不留, 以表虛而風出入乎其間, 因之惡風爾。 惟實其衛, 正氣壯, 則風自退, 此不治而治者也。

【臨床應用】 1.功能性水腫:趙某, 女, 46歲。 半年前出現水腫, 經檢查肝、腎功能正常, 心臟聽診及尿常規檢查亦屬正常, 診為功能性水腫。 曾服西藥利尿劑, 水腫消, 但不能鞏固, 且出現乏力。

診見下肢浮腫, 按之沒指, 晨輕暮重, 乏力肢麻, 白帶多, 大便溏薄, 舌苔白薄而膩, 脈濡。 用防己黃耆湯加味:生黃耆、防己各15g, 生炒白術各10g, 生薑3片, 大棗5枚, 赤小豆, 玉米須各30g。 煎服7劑後腫消, 半個月後浮腫又起, 仍投上藥, 再服7劑, 病即痊癒。 隨防半年, 未復發。

【摘錄】 《金匱》卷上

對於防己黃耆湯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 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量, 配比或是製作方法等, 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 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師的叮囑服用, 不要擅自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