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牙齦出血可能是身體某些疾病的“信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許多人在刷牙或吃東西時可引起牙齦出血, 如吃饅頭、啃咬蘋果, 在食物上可見到斑點血跡, 其實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或吃東西的時候是不會出血的, 那麼牙齦為什麼會出血呢?多數是因為牙面上的菌斑(細菌)軟垢沒有及時清除, 唾液中的鈣離子將牙菌斑鈣化慢慢的形成牙石, 相應部位的牙齦長期受到牙石的刺激, 致使牙齦變為鮮紅或暗紅色、腫脹、 邊緣變厚, 牙齦不再緊貼牙面, 一般情況下患者無疼痛和自覺症狀, 只有在刷牙或進食時的機械性刺激, 使炎症狀態下的牙齦才容易出血,

但刺激消除後出血很快就止住, 又沒有什麼痛苦, 因而滿不在乎, 所以常常被忽視, 再醫治不及時,使本不難治的牙齦炎逐漸發展成為嚴重的牙周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牙周病的患病率大約在40% ~75%。 牙齦出血又是牙周病早期出現的臨床症狀, 所以重視牙齦出血的治療, 對口腔的健康極為有利。

醫學上將“牙齦出血”分為被動性出血和主動性出血兩類。

(1)牙齦被動性出血、只有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等機械刺激下可引起牙齦出血, 較重者早晨起床口內會有血跡, 甚至枕頭上因唾液流出而留下血跡, 並伴有較重的口臭。

妊娠期婦女, 由於內分泌的變化, 女性激素分泌平衡失調, 牙齦炎症會加重, 局部紅腫明顯,

甚至形成一個或是多個的瘤樣突起, 稱為“妊娠期齦瘤”。 受到輕微刺激時就可引起牙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