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什麼是“早起三光,遲起三忙”

俗語本義

早上起床早, 有充足的時間把該辦的事情辦好, 光光采采;起床晚, 容易手忙腳亂, 把該辦的事情落掉, 慌慌張張。 也有作“早起三光, 遲起三慌”的。

俗語來源

清石天基《傳家寶》:“人至清晨, 精神倍加, 此時讀書, 大有進益, 此時做事, 極有功勞, 況家內雜事, 又須早辦。 諺雲:‘早起三光, 遲起三慌。 ’”清範寅《越諺》:“早起三光, 遲起三忙。 ”

醫學意義

俗語尚有“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日之計在於晨”的說法, 把春天和早晨當成事物的良好開端。 早晨就能把全天要做的事情料理妥當了, 幹起來就會有條不紊, 良好的秩序還會帶來良好的心態。

相反地, 起床後慌慌忙忙, 哪有工夫去考慮一天的事情, 工作起來就得現抓現撓, 很容易產生緊張、煩躁的情緒, 做起事來容易出差錯。 壞情緒還是許多疾病產生的根源, 久而久之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正如國際長壽學者胡夫蘭德所指出的:“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 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此外, 起得早, 可以贏得鍛煉身體的空間, 而鍛煉能起到清肺健脾、補益心氣、降低血壓、預防栓塞、增強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調節視力、增加肺活量、促進大腦皮質抑制過程的發展等作用, 有利於神經細胞的充分休息。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中已明確提出了“晏臥而早起”的觀點,

把它作為重要的養生經驗傳給世人。 若能早起登廁清理一下腸道, 對人的機體則更好。 當然, 早和晚是相對的概念,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 早上的起床時間以5~6點為宜, 還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和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適當提前或推遲一些。

若能早起入廁清理一下腸道, 對人的機體則更好。 當然, 早和晚是相對的概念,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 早上的起床時間以5~6點為宜, 還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和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適當提前或推遲一些。 早晨, 室外的空氣新鮮。 在屋裡睡了一宿的人, 一夜的呼吸運動使室內的氧氣相對缺乏, 十分需要有足夠的氧氣進行補充。 打開門窗, 走出去,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氧源,

那種甜絲絲的醉人之感正是大自然給早起人們的賞賜。 對於樓房林立、車水馬龍的城市來說, 早晨更顯得寶貴。 此時汽車還沒有開始大量行駛, 空氣的污染程度較輕, 各種煩亂嘈雜的聲音還處於低潮, 雜訊較小, 這對於聽覺、神經系統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起得晚, 想得到這種新鮮空氣就困難了。 各種機動車輛的大批開動, 會使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化氫、鉛的化合物、烯烴類化合物等有害物質彌散於空氣中。 據測定, 汽車每燃燒l千克汽油, 可產生10立方米對人的有害廢氣。 就一氧化碳而言, 6點鐘之前馬路上的濃度只有7~8點的25%~40%, 到了8~9點鐘, 它的濃度將提高10倍左右。 人的呼吸道富有水分, 肺泡面積鋪展開後要比體表面積大25倍,

容易接觸、溶解、吸收空氣中的這些毒素, 如長期在體內形成積蓄, 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相關疾病的發生。

所以大家儘量“早起三光”, 不要“遲起三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