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雪上一枝蒿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à Xuě Shànɡ Yì Zhī Hāo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多裂烏頭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polyschistum Hand.Mazz.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 去莖葉, 洗淨,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裂烏頭, 多年生草本, 高56-100cm。 塊根近紡錘形, 長約3cm或更長。 莖直立, 疏被的曲而緊貼的短柔毛。 葉互生;葉柄長約5mm;葉片卵形, 長約6.5cm, 寬約4cm, 3全裂, 中央全裂片最大, 卵形, 基部突變狹成長柄, 近羽狀細裂, 末回裂片線形, 寬1-1.5mm, 側全裂片比中央全裂片稍短或短1倍, 不等2深裂, 末回裂片寬1-1.5mm, 兩面無毛。 總狀花序頂生, 有12-20朵花;花序軸和花梗密被反曲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 上部苞片線形;下部花梗長達3cm, 上部較短;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 線形;花兩性, 兩側對稱;萼片5, 花瓣狀, 紫藍色, 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狀船形, 基部至喙長1.5-1.7cm, 下緣向上斜伸, 凹, 側萼片長約1.4cm, 下萼片狹橢圓形;花瓣2, 無毛, 唇長約4mm, 距短, 反曲;雄蕊多數, 全緣, 被短柔毛;心皮3, 被緊貼的短柔毛。

蓇葖果, 長達1.9cm, 被短柔毛。 種子多數, 倒卵狀三棱形, 長約3mm, 沿棱有狹翅。 花期8-10月, 果期9-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650-3600m的山地草坡。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西部和西北部。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錐形, 長5-10cm, 直徑0.5-2cm。 表面暗棕色, 具縱皺及少數側根痕。 斷而乳白色。 氣微, 味辛辣而麻舌。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為1-2死黃棕色細胞。 皮層為7-8列細胞, 長方形切向延長。 韌皮部內側的篩管群排成窄條狀。 形成層星狀多角形或圓環狀。 每個木質部束的形成層外有半圓形裂隙。

粉末特徵:澱粉複粒2-5分粒組成, 直徑4-16μm臍點V形、十字形、點狀或線狀。

【化學成份】塊根含多裂烏頭堿(polyschistine)A、B、C、D, 烏頭堿(aconitine), 3-去氧烏頭堿(3-deoxyaconitine), 苯甲醯烏頭原堿(benzoylaconine), 苯甲醯去氧烏頭原堿(benzooyldeoxyaconine)。

【性味】味辛;性熱;大毒

【功能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

主風寒濕痹;手足拘攣;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2-0.6g。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或磨汁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