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中藥炮制方法有哪些原則

一、相反為制是指用藥性相對立的輔料(包括藥物)來制約中藥的偏性或改變藥性。 如用辛熱升提的酒來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黃, 使藥性轉降為升。 用辛熱的吳茱萸炮制黃連, 可殺其大寒之性。 用咸寒潤燥的鹽水炮制益智仁, 可緩和其溫燥之性。 實踐證實, 大黃生品苦寒, 易傷脾陽, 導致腹痛, 用辛甘大熱酒制后可避免, 同時改沉降為上升之性, 以清上焦實熱;益智仁溫燥, 久服易傷陰, 用咸寒之鹽以制之可糾此偏。

二、相資為制是指用藥性相似的輔料或某種炮制方法來增強藥效。 資, 有資助的意思。 如用咸寒的鹽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黃柏,

可增強滋陰降火作用。 酒炙仙茅、陽起石, 可增強溫腎助陽作用。 蜜炙百合可增強其潤肺止咳的功效。 蜜炙甘草可增強補中益氣作用。 知母、黃柏本為苦寒之品, 在清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熱瀉火同時有一定清虛熱之效, 用咸寒的鹽水炮制可引藥入腎, 增強滋陰降火作用。 仙茅、陽起石本為辛熱壯陽之品, 用辛熱之酒炮制可增強溫腎助陽作用, 己被長期臨床實踐所證實。

三、相畏(或相殺)為制是指利用某種輔料以制約某種藥物的毒、副作用來炮制該藥物。 如生姜能殺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 故用生姜來炮制半夏、南星。 生姜炮制半夏、天南星其毒性降低, 不但被臨床實踐證實也被現在藥效學證實。

四、相惡為制是中藥配伍中“相惡”內容在炮制中的延伸應用。 即炮制時利用某種輔料或某種方法來減弱藥物的烈性, 以免損傷正氣。 如麩炒枳實可緩和其破氣作用;米泔水制蒼術, 可緩和蒼術的燥性。 煨木香無走散之性, 能實大腸, 止瀉痢。 藥物的辛香溫燥之性有時可能是治療的需要, 有時可能帶來不良反應或副作用, 利用某種輔料炮制來抑制其副作用, 據藥理實驗證實蒼術過量的揮發油對生物體是有害的, 用麩炒后可抑其“酷性”。

其具體方法為:

一、制其形是指改變藥物的外觀形態和分開藥用部位。 “形”, 指形狀、部位。 如白芍切薄片后, 由圓柱形變成薄片形;茯苓個大體實, 切片后亦改變了外形, 種子類體質臌大,

礦石類、貝殼煅后搗碎等。 中藥因形態各異, 體積較大, 不利于配方和煎熬, 所以, 在配方前都要加工成飲片, 煎熬時才能達到“藥力共出”的要求。 常常通過碾、搗或切片等處理方法來達到目的。

二、制其性是指通過炮制改變藥物的性能。 生甘草制成炙甘草;生地制成熟地;生大黃酒炙;蒼術麩炒;萊菔子炒黃;梔子炒焦等。 如通過炮制, 抑制過偏之性, 免傷正氣;或改變藥物寒、熱、溫、涼或升、降、浮, 沉的性質, 滿足臨床靈活用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