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古代運動趣味小故事

文章導讀

不僅是現在有這麼多運動健將, 在古代同樣有運動超強的人物, 對於古代運動故事大家知道一些嗎?下面給大家講幾個運動強將的小故事吧。

武藝不足短跑拉風

古代田徑·起源

田徑體育起源於勞動

田徑在我國古代史籍上記載為跑、跳、擲, 或寫作走、趨、奔。 跳的異名很多, 如:踴、逾高、超遠、跿跔、超距, 就是指跳高和跳遠。 擲, 就是投。 跑、跳、擲, 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 在人與自然界鬥爭中是離不開這些能力的, 古代體育也就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了。

原始人類為了獲取小動物做食品, 就要有快跑的能力;為了抵禦和擒獲大猛獸, 就要有使用器械和投擲的力量;為了撈取水中的魚蝦做食物, 就要會游泳技術;為了採摘高樹上的果實充饑, 就要掌握攀登的技巧。

當人類在勞動中認識這些能力和技術的重要, 並有意識地去學習鍛煉這些技能時,

就開始有了體育。

最初的體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一致, 很難劃清兩者之間的界限。 只有隨著社會不斷發展, 勞動方式逐步改變, 才能區分開勞動技術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差別。

最早的許多體育項目是從勞動的過程中產生的跑、跳、擲, 還有游泳和攀登等。

古代田徑·發展

戰爭需要體魄更強健

跑、跳、擲、游泳、攀登, 雖起源於勞動, 但在戰爭中才能得到更迅速的發展。

人類在進入畜牧稼穡的生活階段之後, 和野獸拼搏的機會少了, 而在爭奪財物的戰爭中卻需要發展身體能力, 如追擊對手的奔跑速度, 搏鬥的身體力量, 準確的投擲技術, 以及弓箭的使用能力, 都比人與野獸的鬥爭要求更高。

這就使作為漁獵時代勞動技能的許多體育項目,

在社會進入農業畜牧時代之後, 不僅沒有廢棄, 反而得到更大的發展。

★明星:北魏楊大眼

實況重播:由於短跑是軍中作戰的重要技能, 所以我國古代史籍中對有能力的戰將, 常常加上“走及奔馬”、“馬馳不及”等評語。

據《北史·楊大眼傳》記載, 北魏孝文帝要南攻, 命兵部尚書李沖“典選征官”。

楊大眼前去應徵, 測試武藝後, 他沒有被錄用。 楊大眼又請求測試短跑, 用三丈長繩系在頭上, 跑起來之後, “繩直如矢, 馬馳不及”, 這種驚人的短跑能力, 使李沖讚歎道:“千載以來, 未有逸材若此者。 ”楊大眼被錄用後當了先鋒官。

由此可見, 我國古代軍事訓練中極為重視短跑, 確實出現了不少傑出的短跑能手。

■短跑最高紀錄:100米/10秒

據《北史·楊大眼傳》記載,

大眼“出長繩三丈許, 系譬而走, 繩直如矢, 馬馳不及。 ”這裡雖然沒有具體成績, 但可通過實驗得到。 三丈長的繩子, 跑起來使之拉成一條線, 沒有十秒內跑百米的速度是不行的。

投擲

飛石百中可當火器

投擲在古代也是一種作戰的技能, 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鉛球或鐵餅項目。 石頭是作戰的武器, 投石當然就是一種作戰的本領了。 《史記》記載了, 西元前224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一次最重要戰役——秦楚之戰。

秦國大將王翦帶了60萬大軍, 駐紮在天中山, 連營十餘裡, 堅壁固守, 不與楚軍作戰;兵士們每天練習“投石、超距”, 一連數十日。 楚軍士氣低落, 身體疲倦;秦軍的作戰能力卻大大地提高。 這一次會戰就全殲了楚軍。

唐代時, 高宗曾下令徵召“投石、拔距,

勇冠三軍, 具錄封進”。 《水滸全傳》中寫了一個原是東昌府都監, 後來投靠了梁山泊, 成為馬軍五虎上將的張清, 綽號“沒羽箭”。 他“善會飛石打人, 百發百中”, 可見投石是作戰中一項很重要的技能, 在火器沒有發明以前, 它一直受到軍隊將領的重視。

六斤石頭投出28米

★明星:漢代大將甘延壽

實況重播:《漢書·甘延壽傳》記載, 延壽“投石拔距。 絕子等倫, 嘗超逾羽林亭樓, 由是遷為郎。 ”張晏在引《範蠡兵法》說:“飛石重十二斤, 為機發, 行二十步。 延壽有力, 能以手投之。 ”

■投擲最高紀錄:28米

甘延壽可以把重“十二斤”的石頭, 投“二十步”遠。 漢代一斤相當於今天258 克, 十二斤等於今天六斤多一點。 一步約等漢代六尺四寸, 漢代一尺, 當今為0.231 米,

一步約合今1. 40 米;二十步等於今28 米。 這就是說, 甘延壽能把重六斤的石頭投出28 米遠。

跳高、跳遠

戰國敢死隊員練跳高

戰國時期, 戰爭的防禦設施已經有了城堡壕溝, 在攻城奪寨的戰鬥中就必須具有超越壕寨的跳躍能力, 才能獲得勝利。

《吳子》和《六韜》等兵書上都特別提到, 要把具有“逾高超遠”能力的士卒編成一支特種兵部隊, 作為戰術進攻的小分隊。

《左傳》上記敘了這樣一件事:吳王夫差想稱霸中原, 於西元前487年率兵北上攻打魯國, 軍隊駐紮在泗水之上。 魯國的大夫微虎認為應當趁吳兵立足未穩, 攻其不備, 以挫敗吳兵的銳氣。 但是魯君不聽這個建議。 於是微虎便在自己的家兵中挑選人員, 組成一支突擊敢死隊, 自己帶領著他們去實現這個計謀。

因為是進攻營寨的戰鬥,挑選的辦法,就是在庭院中設下障礙,“三踴於幕庭”,即凡3次能跳過者才能入選。結果在700名家兵中挑選了300人。入選者裡也有當時正在微虎家中當家臣的孔子弟子有若。

由此說明春秋戰國之時,軍士中是十分重視跳躍的,同時也說明當時的儒士並不是文弱書生。

上跳前躥逃得死罪

★明星:晉國大將魏犨

實況重播:跳躍既然是作戰中的一種重要戰鬥能力,各諸侯國君當然十分重視。在《左傳》上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西元前632年,晉文公率領三軍攻打曹國。在戰鬥中,大將魏犨和顛頡違犯了軍紀,放火燒了曹國大夫羈負僖的家,魏犨在縱火中還燒傷了自己的胸部。

晉文公見這兩人違犯了軍令,十分惱火,命令軍司馬趙衰將這兩人斬首示眾。趙衰說,一天殺死兩員大將于軍不利。魏犨作戰很勇敢,屢立大功。如果這次傷勢不重,就赦免了他吧。晉文公同意了趙衰的意見,並派趙衰去探視魏犨的傷勢。有人把這一消息通報了魏犨。

魏犨等趙衰來看他時,用布把身上的傷纏緊,忍住疼,“距躍三百,曲踴三百”,就是向上跳300次,向前跳300次。並說,托晉君的福,我的傷已完全好了。由於魏犨表現了很好的跳躍能力,晉文公便赦免了他,只將顛頡一人斬首,以正軍法。

從此事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期,軍隊對跳躍能力很重視。

■跳高最高紀錄:1.77米

古代有記載的跳高紀錄是1.77米。據《南史·周文育傳》記載:文育“義興陽羨人。少孤貧,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數裡,跳高六尺,與群兒聚戲,眾莫能及”。周文育是陳朝人,陳朝因年代短,我們還沒有發現當時的尺子。按其前朝的梁尺計算,“六尺”等於今天的1.50米,以後朝隋尺計算,隋尺為當今0.296米,六尺則是1.77米了。

原來運動在古代也是十分流行的,古代也是不乏運動人才可以與現代媲美的。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多瞭解一下古代運動這方面的文章吧。

因為是進攻營寨的戰鬥,挑選的辦法,就是在庭院中設下障礙,“三踴於幕庭”,即凡3次能跳過者才能入選。結果在700名家兵中挑選了300人。入選者裡也有當時正在微虎家中當家臣的孔子弟子有若。

由此說明春秋戰國之時,軍士中是十分重視跳躍的,同時也說明當時的儒士並不是文弱書生。

上跳前躥逃得死罪

★明星:晉國大將魏犨

實況重播:跳躍既然是作戰中的一種重要戰鬥能力,各諸侯國君當然十分重視。在《左傳》上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西元前632年,晉文公率領三軍攻打曹國。在戰鬥中,大將魏犨和顛頡違犯了軍紀,放火燒了曹國大夫羈負僖的家,魏犨在縱火中還燒傷了自己的胸部。

晉文公見這兩人違犯了軍令,十分惱火,命令軍司馬趙衰將這兩人斬首示眾。趙衰說,一天殺死兩員大將于軍不利。魏犨作戰很勇敢,屢立大功。如果這次傷勢不重,就赦免了他吧。晉文公同意了趙衰的意見,並派趙衰去探視魏犨的傷勢。有人把這一消息通報了魏犨。

魏犨等趙衰來看他時,用布把身上的傷纏緊,忍住疼,“距躍三百,曲踴三百”,就是向上跳300次,向前跳300次。並說,托晉君的福,我的傷已完全好了。由於魏犨表現了很好的跳躍能力,晉文公便赦免了他,只將顛頡一人斬首,以正軍法。

從此事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期,軍隊對跳躍能力很重視。

■跳高最高紀錄:1.77米

古代有記載的跳高紀錄是1.77米。據《南史·周文育傳》記載:文育“義興陽羨人。少孤貧,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數裡,跳高六尺,與群兒聚戲,眾莫能及”。周文育是陳朝人,陳朝因年代短,我們還沒有發現當時的尺子。按其前朝的梁尺計算,“六尺”等於今天的1.50米,以後朝隋尺計算,隋尺為當今0.296米,六尺則是1.77米了。

原來運動在古代也是十分流行的,古代也是不乏運動人才可以與現代媲美的。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多瞭解一下古代運動這方面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