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藥“十八反” 劇毒副作用

新聞連結:近日, 雲南省會澤縣4名五六十歲的人, 原本只是常出虛汗, 睡眠不好, 便到當地一家名叫民營醫院開中藥調理身體。 但幾口中藥下肚後, 4人當即出現頻繁嘔吐、腹瀉等症狀。 幾天來, 3名患者都因搶救無效身亡, 倖存1人。
事發後, 會澤縣相關部門及時從死者家中收走藥方、藥渣及喝藥所用器具, 展開調查;有知情人透露, 死者生前服用的都是按常規藥方所開的普通藥材, 死因可能是醫生錯把藜蘆當成茯神, 導致整個藥方的性質徹底改變。
有關專家介紹, 在中藥配伍禁忌中有中藥“十八反”。 即兩種藥物同用,

發生劇烈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 稱相反。 其中就有藜蘆反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玄參、細辛、芍藥;而該患者處方中就有30g太子參和15g丹參, 易與藜蘆發生“相反”的作用。
到底中醫所說的“十八反”是怎麼回事呢?哪些原本安全的中藥同用可能產生劇烈的毒性反應?帶著這些疑問, 我們走訪了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中醫科專家。
編輯:教授你好, 我們今天是談中藥配伍禁忌裡面的十八反, 其實這十八反的內容, 具體指的是什麼?
專家:在宋代時期, 古人就把重要的配伍禁忌藥物具體加以總結, 即“十八反”, “十九畏”。 關於十八反, 我們現在有個簡單的記憶歌訣:“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萎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具體解釋來說, 就是半夏、瓜萎、貝母、白蘞、白芨等中藥反烏頭類中藥;海藻、大戟、甘遂、蕪花等中藥反甘草;人參、丹參、玄參、沙參、細辛、芍藥等中藥反藜蘆。 以上中藥配伍應用時可以產生毒副作用, 對人體造成損害, 所以不能相互配伍應用。 這是古人在實踐中逐漸總結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惡, 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在用藥上的安全。
編輯:其實中藥裡的相反相畏, 是絕對的嗎?聽說也有相反藥物同用, 反而取到特殊效果的病例?
專家:對於十八反、十九畏作為配伍禁忌, 歷代醫藥學家雖然遵信者居多, 但亦有持不同意見者, 有人認為十八反、十九畏並非絕對禁忌;有的醫藥學家還認為, 相反藥同用, 能相反相成產生較強的功效。
尚若運用得當, 可愈沉屙痼疾。 從古至今, 一直有大量利用相反配伍而奏奇效的例子, 舉些例子, 比如比如在治療寒氣厥逆一症時, 張仲景用了“十八反”中的半夏與烏頭同居一方, 名曰“赤丸”;在治療頑固性痰飲時, 他又用了甘遂與甘草相反的藥物配伍, 製成“甘遂半夏湯”。 孫思邈的《千金方》中治療全身浮腫的“大豆湯”, 就將甘草、甘遂、烏頭、半夏兩組反藥同用, 取其大吐以去濕, 相反相激, 取得良效。 還有感應丸中的巴豆與牽牛同用;散腫潰堅湯、海藻玉壺湯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 現代名老中醫乾祖望先生自稱喜並用海藻與甘草, 以加強其藥力, 治療聲帶小結、乳腺纖維瘤、乳腺增生等。 很多醫學家認為, 甘草乃調和諸藥,
清熱解毒之品, 對於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藥合用, 便能調和, 並不一定產生“相反”的作用。 所以對於十八反, 我們不能持簡單地否定或一味肯定的態度。
編輯:關於“相反”藥物同用, 是否有現代藥理研究的支持?
專家:到了現代, 科學家們也在通過藥理研究和動物實驗, 驗證“十八反”、“十九畏”的科學性, 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甘草與甘遂合用時的毒性大小, 取決於甘草的用量比例;貝母、半夏與烏頭配伍, 則未見明顯的毒性;而細辛與藜蘆同煎, 則導致了實驗動物的死亡。 但由於十八反、十九畏牽涉的問題較多, 各地的實驗條件和方法存在差異, 使實驗結果相差很大。 簡單的毒性試驗大多得到負結果或互相矛盾的結果。
早期的研究結果趨向於全盤否定;近年來, 觀察逐漸深入, “不宜輕易否定”的呼聲漸高。 此外, 還有的實驗證明, 十八反、十九畏藥對對人體毒副作用的大小, 與藥物的絕對劑量及相互間的相對劑量有關。
編輯:這次事件中, 把30g藜蘆當成茯神揀進了藥方當中, 您是否認為造成患者死亡, 與藥物的絕對劑量過高有一定關係?
專家:有這樣的可能性, 藜蘆是中藥中的催吐劑, 但因該藥毒性太大, 一般情況下都不使用。 就算是用於催吐, 成年人日用量也是在0.3-0.9g之間, 30g算是一個大劑量了, 有可能是因為這樣而產生毒副作用導致患者的死亡。
編輯:那請問教授您對“十八反”的用藥禁忌是持什麼樣的態度?
專家:老實說, 現在的研究成果去證明能不能用“反藥”配伍是遠遠不夠的,
在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時候, 決定其取捨還為時過早, 對於我自己來說, 我認為, 那些反藥方劑的產生, 往往是針對個別的病例, 非猛藥不可救, 不能說具有普遍性。 對於普通患者而言, 凡屬十八反的藥對, 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 我都會採取謹慎的態度, 避免盲目配合使用。 畢竟這是人命關天的問題。 特別是缺乏醫藥專業知識的患者, 更不能自作主張、說什麼“以毒攻毒”, 亂用“相畏”、“相反”的中藥。
其實, 進一步來說, “十八反”中一些藥藥性不同, 根本不存在配伍的問題。 如藜蘆乃催吐之品, 與補氣之人參, 和血之丹參, 養陰潤燥之沙參、玄參, 怎麼會用到一塊呢?以及解表之細辛, 和陰之芍藥;大辛大熱之烏頭, 與潤肺止咳祛痰的貝母、瓜蔞,以及清熱解毒、止血的白蘞、白芨等,凡是通曉中醫藥的理、法、方、藥的人,便不會將這些不相干的“反藥”配伍使用。
編輯:以前很多人總是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多吃一點也無妨,但現在這種說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請問教授對中藥用藥安全,有什麼建議呢?
專家:現在,中草藥為非處方藥。取得非常容易,隨便一個藥房就可以買到,很多人認為自己懂一點中醫知識,或者認為中藥是很安全的,擅自給自己開方用藥,沒有在醫師指導下,更增加了其危害性。除了謹慎使用上面所說的“十八反、十九畏”藥物配對之外,還要注意少用或勿用一些毒性較強的中藥 如朱砂、雄黃、雷公藤、生南星、草烏、商陸、斑蝥、蜈蚣、蠍子、有毒蛇等。
另外,中藥不良反應的出現,大多與治療不對“證”有關。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但不少人在買藥時往往根據一種症狀就買一種藥,而沒有去辨證,結果反而誤了病,比如有些人咳嗽,吃川貝止咳露可以減輕,但有些人吃過之後反而病情加重,因為川貝止咳露一般對症治療的是風寒感冒咳嗽,要是肺熱導致的咳嗽,用著個藥就沒有效果了,甚至會造成病情加重。
還有一些是因為劑量過大、服用時間過久、炮製不當等引起的不良反應。比如被視為補品的人參,長期超量服用也可能導致胸悶、煩躁、氣喘、失眠甚至精神錯亂等中樞神經過度興奮症狀。還有,紅花量小和氣養血,量大活血化瘀;蘇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附子中含有烏頭堿,小劑量使用具有治療作用,劑量過大或使用不當就會引起中毒,有關炮製不當引起不良反應例子,如經過炮製後的法半夏沒有什麼毒性,但生半夏卻是有毒的。這些例子是非常多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注意服用者的個體差異,比如年老體弱者、懷孕婦女,幼兒等,都比成人易於發生不良反應,估計與藥物代謝速度較慢、腎臟排泄較差或對藥物作用的感受性較高有關。
總之,我建議患者應遵醫囑服用中草藥製劑。避免濫用和長期服用。對民間偏方應採取慎重態度,謹防中毒。

與潤肺止咳祛痰的貝母、瓜蔞,以及清熱解毒、止血的白蘞、白芨等,凡是通曉中醫藥的理、法、方、藥的人,便不會將這些不相干的“反藥”配伍使用。
編輯:以前很多人總是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多吃一點也無妨,但現在這種說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請問教授對中藥用藥安全,有什麼建議呢?
專家:現在,中草藥為非處方藥。取得非常容易,隨便一個藥房就可以買到,很多人認為自己懂一點中醫知識,或者認為中藥是很安全的,擅自給自己開方用藥,沒有在醫師指導下,更增加了其危害性。除了謹慎使用上面所說的“十八反、十九畏”藥物配對之外,還要注意少用或勿用一些毒性較強的中藥 如朱砂、雄黃、雷公藤、生南星、草烏、商陸、斑蝥、蜈蚣、蠍子、有毒蛇等。
另外,中藥不良反應的出現,大多與治療不對“證”有關。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但不少人在買藥時往往根據一種症狀就買一種藥,而沒有去辨證,結果反而誤了病,比如有些人咳嗽,吃川貝止咳露可以減輕,但有些人吃過之後反而病情加重,因為川貝止咳露一般對症治療的是風寒感冒咳嗽,要是肺熱導致的咳嗽,用著個藥就沒有效果了,甚至會造成病情加重。
還有一些是因為劑量過大、服用時間過久、炮製不當等引起的不良反應。比如被視為補品的人參,長期超量服用也可能導致胸悶、煩躁、氣喘、失眠甚至精神錯亂等中樞神經過度興奮症狀。還有,紅花量小和氣養血,量大活血化瘀;蘇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附子中含有烏頭堿,小劑量使用具有治療作用,劑量過大或使用不當就會引起中毒,有關炮製不當引起不良反應例子,如經過炮製後的法半夏沒有什麼毒性,但生半夏卻是有毒的。這些例子是非常多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注意服用者的個體差異,比如年老體弱者、懷孕婦女,幼兒等,都比成人易於發生不良反應,估計與藥物代謝速度較慢、腎臟排泄較差或對藥物作用的感受性較高有關。
總之,我建議患者應遵醫囑服用中草藥製劑。避免濫用和長期服用。對民間偏方應採取慎重態度,謹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