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冰鎮水果 營養容易“打折扣”

炎炎夏日, 你是不是很貪涼呢?是不是總是喜歡吃冰鎮過的東西?可是你知道嗎?水果“怕”冷, 而且, 水果冰鎮後對人體也是不健康的。

水果中最容易受溫度影響的營養素是維生素C, 冷藏時間越長, 維生素C流失越多

食用冰鎮水果會刺激腸胃, 使腸蠕動加快, 引起腹瀉

現代人生活工作繁忙, 沒有時間天天逛市場。 所以, 時下很多家庭喜歡到超市一次性採購一大堆食物儲存在冰箱, 水果就是其中最大量的“藏品”之一。 不僅如此, 許多人覺得水果在冰箱冰過後再吃, 口感更爽。 但你也許不知道, 水果如果在冰箱裡放的時間太長, 或者儲存的溫度設置不當, 是會導致水果營養流失的, 而且還可能會惹出健康問題。

“嬌氣”維生素C最易流失

水果中多數營養素如葡萄糖、果糖、礦物質是比較穩定的, 即使冰鎮也不會明顯受影響, 但大多數維生素是不穩定的, 其中最為“嬌氣”的是維生素C。

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氧化酶, 這種酶會與維生素C作用從而破壞維生素C的活性。 新鮮水果在冷藏放置一段時間後, 維生素C氧化酶與空氣中的氧共同作用, 會引起維生素C的含量逐漸降低, 而且隨著冷藏時間越長, 損失就越多。 如桃子在7.7℃中存放1天, 維生素C含量存留90%, 5天為70%, 7天后維生素C損失近一半。 此外, 水果中的類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在放置過程中受到酚氧化酶等的作用而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控制冷藏溫度有效減少營養流失

水果中維生素的流失也與冷藏的溫度有關。 冰箱冷藏室內的溫度分佈並不均勻(3℃~10℃), 而且夏季冰箱內的實際溫度會略偏高。 降低冷藏溫度, 可以降低維生素C氧化酶的活性,

從而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如水果放置在2℃~5℃時, 所含維生素C的保存明顯比6℃~10℃時高。

但是, 如果冷藏溫度低於0℃, 引起水果冷凍形成冰晶, 冰晶解凍時產生水分丟失, 此時不僅各種水溶性維生素, 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葉酸等會被破壞, 某些礦物質如鉀、磷、鈣等也會流失。 因此, 建議在冰箱內放置一個溫度計以瞭解冷藏室溫度, 以便及時調節。

食用不當腸道“受傷”

食用冰鎮的水果會刺激腸胃, 使腸蠕動加快, 引起腹瀉;使胃腸道血管驟然收縮, 血流量減少, 影響消化液分泌;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而發生腹痛, 導致消化不良。

有些水果富含水分, 很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 如切開的西瓜。 水果表面如果被冰箱中的致病細菌污染, 食用後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出現急性胃腸炎, 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嘔吐、腹瀉。

老人、兒童、孕婦等人群因抵抗力降低、胃腸道嬌弱、抗感染能力降低等原因, 要避免食用對腸道有明顯刺激作用的冰鎮水果。 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群, 如患有胃潰瘍、慢性胃炎、腸炎的人群要避免食用冰鎮水果, 以免加重病情。

食用三注意

注意一:

食用時間有講究。 儘量不要在剛吃飽或者空腹時食用冰鎮水果, 可以在飯後1~2小時後食用。

注意二:

每次食用量不宜過多, 以不引起胃腸道不適為宜。 如西瓜每次食用不要超過500克, 葡萄15顆左右, 桃子不要超過1個, 草莓10~15顆。

注意三:

如果西瓜一次沒有吃完, 冰鎮後下次食用前應把表層切掉再食用, 其他儲存在冰箱的水果也要重新洗一遍後再食用。

冰鎮水果

因“果”而異

水果在冰箱的冷藏時間不宜過久, 儘量趁新鮮吃。 另外, 不是每一種水果都適合放進冰箱保鮮。 有些水果天生“怕冷”, 主要是一些原產於熱帶的水果如香蕉、芒果、木瓜等,

放入冰箱反而會受“冷害”, 造成果皮上起斑點或變成黑褐色, 破壞水果營養和風味。

即使再愛吃涼的東西, 新鮮美味的水果也不要放在冰箱裡哦, 吃還是要吃健康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