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灰貫眾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志》

【拼音名】Huī Guàn Zhònɡ

【英文名】Triangular-toothed Shield Fern

【別名】蜈蚣草、胃痛藥、小牛肋巴、昏頭雞、蓖子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對生耳蕨的全草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deltodon(Bak.) Diels[Aspidium deltodon Bak.]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挖出後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植株高20-35cm。 根莖直立, 與葉柄基部密被披針形鱗片。 葉簇生;葉柄長5-10cm, 向上疏生鱗片;葉片披針形, 長15-25cm, 中部寬2.5-3.5cm, 近光滑, 一回羽狀;中部羽片斜長方形或菱狀三角形, 銳尖頭, 基部上側較寬, 三角形突起, 下側平切, 邊緣具三角狀尖鋸齒;葉脈羽狀分叉。 孢子囊群生於小脈先端, 通常僅在主脈上側排成1行(有時下側上部有1-3枚);囊群蓋圓盾形, 多少有鋸齒。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1800m的山坡石灰質岩石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西南及安徽、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酸;澀;微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熱解毒。 主感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蛇咬傷;預防感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