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聲部鑒定才能唱出“好聲音”

日前, “中國新歌聲”節目發佈消息稱正在錄製, 下月開播。 近來, 隨著“超女”“快男”“好聲音”“好歌曲”等聲樂節目的比賽和熱播, 使得音樂愛好者, 尤其是眾多懷揣“成名成家”夢想的年輕人奮不顧身地投入到選秀熱潮中。

但在這些熱衷追求音樂的“發燒友”中, 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瞭解什麼樣的歌曲是適合自己的, 不清楚以自己的嗓音條件能夠駕馭和演繹哪種類型的音樂, 從而導致比賽失利, 甚至聲帶受損。

針對這些現象, 哈爾濱市嗓音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張麗萍主任醫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若想行之有效地解決此類問題,

就需要借助於專業醫療機構的聲部鑒定技術, 得以讓音樂愛好者找准自己定位的同時, 以更專業、更科學的方法去駕馭、去詮釋自己所喜愛的音樂, 從而發出“好聲音”。

聲部判斷對唱歌有大幫助

從專業上講, 歌聲是人在大腦神經自然支配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 依據物理聲學原理協調運動時產生的一種物理聲學現象, 是建立在物理聲學、人體生理學和心理學基礎上的聽覺和視覺的綜合藝術。 首先呼吸器官運動產生氣流, 氣流通過閉合的聲帶, 使其震動產生喉原音, 喉原音經過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等的共鳴, 再由咬字器官, 如唇、齒、舌等的作用, 產生語言及歌聲, 這是任何樂器所無法相比的。

而且不同的個體呈現出的聲音亦是千差萬別, 主要取決於先天的器官結構和發聲習慣, 以及後天的教授、學習、模仿和再創作。

張麗萍所長介紹說, 專業的歌唱需要分出不同的聲部, 聲部判斷是一個嚴肅而又嚴格的問題。 一般來說, 聲樂教師多數是憑藉學生的體貌特徵及個人聽覺經驗, 對學生的聲部做出判斷。 而嗓音醫學工作者鑒別、確定歌唱者的聲部與聲音類型, 則是根據人體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特徵來界定歌唱者的聲部, 由此為聲部鑒定提供了基礎的科學依據。 若單純從聲帶結構上講, 典型適合唱高音的人往往聲帶是短、薄、張力大的, 反之宜唱中、低音。 當然, 聲部的鑒定還必須要考慮到口咽腔、喉腔、發聲時器官運動的特點等綜合因素,

給出最佳“答案”。

唱出好歌要結合天生嗓音條件

張麗萍解釋說, 從醫學上講, 聲音有四個特性:音高、音強、音色和音值。 借助臨床醫學的聲部鑒定技術, 可瞭解歌唱者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特點。 聲部的確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先天和客觀的因素, 即天生的嗓音生理條件;二是歌唱者發聲器官的後天營養、發育、健康、年齡, 及其審美取向、演唱習慣、發聲方法等。 違背客觀規律的引吭高歌, 常常會導致聲音毛、嘶、啞、失聲等症狀, 醫生通過喉鏡等儀器能看到聲帶發生病變, 如聲帶小結、聲帶肥厚、聲帶運動不良、聲門閉合不全, 甚至罹患聲帶出血、聲帶息肉等等疾病。 患病者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就不會依據聲學原理做出協調性運動,

長期如此, 就會使高音唱不上去、低聲降不下來, 且音色暗淡、聲音噪、聲音虛、不結實, 或者聽覺上有位置低、聲音窩在口腔內的感覺。 而且歌者看上去面目表情不自然、身體用力, 使聽者也無形中產生了為其擔心、暗中用力的感覺。

針對上面的問題, 張麗萍主任醫師強調, 通過科學的聲部鑒定, 既能夠科學分析發聲者的各種聲學特徵和發音系統特點, 又可以説明歌者們瞭解自己的聲帶健康狀況, 及時發現由於不正確的發聲習慣所引起的聲帶損傷, 並及時糾正和醫治, 最後才能一展美妙的歌喉, 輕鬆愉悅地唱出最美的歌來。 (記者 李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