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三歲寶寶聰明的表現

三歲的寶寶智力就已經開始發育, 這個時候寶寶的一些行為就會讓家長們感覺到是聰明的表現, 會開始牙牙學語, 而且走路也會比以前更加穩妥一些, 最關鍵的就是有一些寶寶是會開始識字, 這都是聰明的表現, 那么就要給他們多吃一些有助于智力開發的食物, 其中就包括了魚肉和含有蛋白質高的食物。

嬰兒時期發育快, 一點異常變化中也可能包含著重要的信息, 需要特別仔細地觀察和辨認。 因此, 早期診斷需要采用比較綜合的措施, 通過對兒童生理發育、運動能力發展、生活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診斷。 對于三四歲以后的兒童, 可以采用正式的智力測驗工具和社會適應量表, 從智力和日常社會適應能力兩個方面進行診斷。

如一個8歲小兒, 經智力測查, 其智力水平相當于常模中10歲小兒, 因而, 此小兒的IQ=10/8×100=125。

智商是200分制, 90~110分者屬正常智力范圍, 120~140分者為聰明人, 140分以上者稱天才。 分數越低表示智力越差, 70分以下者為智力低下, 其中50~70分者屬愚笨, 25~50分者為癡呆, 0~25分者為白癡。 智力既有遺傳基礎, 又受環境的影響。 父母智力高, 子女智力往往偏高;父母智力平常, 子女智力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 子女智力發育可能不完全。

利用雙生子法對122對一卵雙生兒(自幼分居兩地, 生活環境、教育條件均不同)的調查研究發現, 他們的智力才能相當接近, 這充分證明智力有其遺傳基礎。 天賦極佳和極差者都是少數, 大多數人的智力屬于中間型。 智力發展雖有遺傳基礎, 但同時受環境因素的強烈影響。 遺傳基礎只規定了智力發展的可能性, 即規定了智力發展的上限和下限, 而智力的實際表現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本人的刻苦學習和社會環境等)。

如某甲雖有比某乙更高的智力發展潛力, 但由于某種環境條件的存在, 使某乙的潛力得到充分表現, 其智商則比某甲更接近于其潛力的上限, 而某甲的智力的實際表現可能落在某乙的后面。 因此, 后天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社會、學校、家庭應協同一致, 按兒童身心發育規律進行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