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麵條益處知多少 吃面也要分體質

吃面不能受習慣影響, 而是要根據季節、體質來吃, 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保證健康。 平時應酬較多的人, 喝酒後最宜吃碗陽春麵, 不僅解酒, 還能起到養胃補身的功效。 而且由於陽春麵口味清淡, 老年人和兒童都適合吃。 蘭州拉麵 的做法有其地域性的原因, 牛肉補氣, 有驅風寒之功能, 又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 味重油多, 所以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 比較適合體弱、氣喘的人 食用, 能起到抗疲勞的作用。 冬天是吃蘭州拉麵最好的季節。 炸醬麵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 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

炸醬麵是幾種風味面中營養搭配最合理的。 刀削麵由於製作工藝的差別, 面較硬且不易消化, 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嘗試, 而老年人就不該多吃了。 而且吃刀削麵時, 可以不採取傳統的醬料, 加一些雞絲、肉絲、 青椒絲和胡蘿蔔絲, 會均衡營養。 秋冬季也可放些黃瓜絲和蘿蔔絲, 黃瓜有敗火的功效, 而蘿蔔可止咳平喘、緩解乾燥。

麵條最適合中午吃

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 能提供足夠的能量, 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 100克麵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此外, 麵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 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占50%的食品, 麵條就是這種有益的原料。 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 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 所以, 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 而早上一般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 晚上吃面則不利於消化吸收。 中午吃面符合中國俗語說的“早吃好, 午吃飽, 晚吃少”的原則。

麵條不會讓人發胖

每150克煮熟的麵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

熱量是180千卡, 相對于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來說, 它不是脂肪性食物。 因為許多研究表明, 緩慢發揮作用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飽腹感, 因此麵條特別能給人飽腹感。 所以, 每天攝入適當量的麵條並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越筋道的面越營養

由於小麥粉不一樣, 製作出來的麵條的口感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 吃起來比較筋道的面含有的蛋白質會更多, 更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 當然, 製作工藝也會導致麵條口感的差異。 比如, 北方的面為了使面更筋道, 會加一些鹽來“醒面”, 這樣並不會破壞面的營養。

面適合溫乎乎地吃

面的吃法豐富多樣, 不應為了貪圖涼爽和刺激吃過涼或過熱的面。 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 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 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適。

原湯化原食

傳統飲食中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 人們在吃完面、水餃或元宵後, 都要喝點原湯。 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煮澱粉類食物時, 其表面的澱粉會散 落到湯中,
當加熱到100℃時, 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 能幫助消化食物。 而且麵湯中含有消化酶, 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 也可幫助消化食物。 所以, 喝原湯 可以幫助減少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