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逐部位突破 全身美白食療

眼部圈黑的食療

如果你經常工作到深夜二三點, 早晨8點又要趕緊上班, 那麼, 黑眼圈就會呈現出來。

食療辦法:

洗淨馬蹄與蓮藕,

切碎後放入榨汁機, 再加兩杯水攪拌。 將水隔渣, 然後敷跟10分鐘。 蓮藕及馬蹄富含粉質、鐵質及蛋白質, 有散血去瘀作用。 臨睡前敷效果最好, 可以降低黑跟圈的機會。

或用蜂花粉—茶匙+蜂皇漿—茶匙, 混和後在黑眼圈位置薄薄地敷上一層。 1小時後以清水洗去。 蜂皇漿含氨基酸, 有漂白作用, 且有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

面部厚黑的食療

中醫學認為面色發黑多為腎虛精血不足所致, 可內服六味地黃丸等補腎藥物。

食療辦法:

酸棗仁桂圓粥方, 適用於心脾氣血不足所致的面膚變厚。

人參山藥粥方, 適用於氣衰引起的臉色黯黃;

蜜源花粉可消除面部黑斑, 使容貌嫩白,

桃花食品最適用于肝氣不舒, 行血不暢所致的面容灰黯無華者

腰腹部黑的食療

中醫髒明學認為, 脾虧腎虛時, 五臟運化精氣的功能失調, 使流向腰椎與關節盤的氣血減少, 腰腹部便形成一道粗糙鬆弛的黑膚圈。

食療辦法:

傳統膳食中的首烏粳米粥方, 具有補氣血、悅膚色、益肝腎之功效, 適用於腰腹酸軟、衰痕發黑者。

常吃蠶蛾、幼蟬等昆蟲也有佳效, 因為這類美食中含有20多種游離氨基酸, 是理想的肌膚健美物質。

堅持吃穀物、蔬菜、水果, 其中所含的鈣、鉀、鈉、鎂等多種礦物質是美肌膚最理想的食物。

頸部糙黑的食療

中醫學認為:心虧血少, 前頸部蒼黃暗淡:肝氣鬱結, 後頸部皮膚黑青;脾虛血滯, 頸部肌膚黑粗。

食療辦法:

核酸是首選的營養食品, 日本科學家發現, 女性每日服用核酸800 mg, 1個月之後, 頸部皮膚會變得白嫩誘人。 富含核酸的食物有魚、蝦、酵母、肝、蘑菇、木耳、花粉等。

米粥是美頸的傳統膳食, 紅棗、粟米具益氣養血、潤膚豐肌的功效, 適用於脾虛血弱所致者。

臂部紫黑的食療

臀部紫黑多見於久坐工作者, 或見於患有肝病, 坐骨神經症、內分泌疾病以及月經失調者。

食療辦法:

維生素E可促進代謝、增加毛細血管的抵抗力, 維持毛孔的正常通透性, 改善臀部血液迴圈, 平展硬皺, 延緩皮膚衰老。 故應補充維生素C、E。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乳類、蛋類、芝麻、蜂蜜等。

同時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酸性食物,

並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坐行交替, 保持情緒穩定。

膝部糙黑的食療

維生素A攝入不足時膝部極易出現皮膚乾燥、粗糙、角化和灰暗。

食療辦法:

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有胡蘿蔔、香蕉、牛奶等。

常飲蘆薈汁可以補充皮膚水分, 恢復膠原蛋白功能, 從而防止或延緩膝部皮膚的幹皺、生斑, 使之保持彈性和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