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關公須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Guān Gōnɡ Xū

【別名】葉下紅、小活血、紅花草、關羽須、根下紅、落地紅、土活血、撲地紅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關公須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diangsiensis C.Y.Wu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 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關分須, 一年生上立草本, 高達60cm。 莖鈍四棱形, 具溝, 被微柔毛。 葉大多基生, 葉柄長3-10cm;莖生葉約2對, 葉柄長約1cm至近無柄, 被短柔毛或微柔毛;葉片均長圓狀卵圓形、披針形或卵圓形, 長4-13.5cm, 寬2-5.5cm, 先端銳尖, 基部近心形或心形, 上面綠色, 無毛, 下面紫色, 沿脈被微柔毛, 邊緣具淺鈍鋸齒。 輪傘花序2-6花, 組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 比花萼長或短;小苞片披針形, 比花梗短或近等長;花梗與花序燦密被微柔毛;花萼筒狀鐘形, 外面紫色, 萼簷二唇形, 下唇比上唇稍長, 半裂成2齒;花冠紫色, 外被短柔毛, 內面有疏柔毛毛環, 冠簷二唇形, 先端微凹, 下唇3裂, 中裂片最大;能育雄蕊2, 外伸;花柱外伸,

先端不相等2淺裂, 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微膨大。 花期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山谷或路旁。

資源分佈:分佈于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消腫;清熱解毒。 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腰痛;乳腺炎;癤癰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