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怎樣和蕎麥面?

蕎麥面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物, 脾胃虛寒的人最好不要過多的食用蕎麥面。 蕎麥面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 經常吃蕎麥面對於人體的血脂和膽固醇的降低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而且蕎麥面還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蕎麥面是非常適合三高人群的, 那怎樣和蕎麥面呢?

蕎麥面和麵的注意事項

1、發酵麵團, 將乾酵母粉放入小碗中, 用30度的溫水化開, 放在一邊靜置5分鐘, 讓它們活化一下;

2、將麵粉, 泡打粉, 白糖放入面盆中, 用筷子混合均勻。 然後倒入酵母水, 用筷子攪拌成塊, 再用手反復揉搓成團, 最後用一塊濕布將面盆蓋嚴, 為了防止表面風乾, 把它放在溫暖處靜置。 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這一步中的反復揉搓麵團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簡單的將所有材料混合拌勻, 而是要儘量的多揉麵團, 目的是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充份吸收水份後形成麵筋,

從而能阻止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流失, 使發好的麵團膨松多孔, 所以這一步非常重要, 不可馬虎), 另外麵團不要和的太硬了。

3、看看時間, 麵團體積已經膨脹到原來的兩倍大, 並出現蜂窩狀的組織, 這時不要急於使用, 要用手繼續揉搓麵團, 把裡面的空氣擠出, 然後再次蓋上濕布, 讓麵團再次膨脹。 和麵時間不是越長越好, 過長時間的和麵反而會撕裂麵筋網狀結構, 這個是需要經驗的, 主要看麵團的狀態, 麵團表皮光亮後再和麵一小會兒就可以了。 另外材料中的泡打粉和白糖也是可以不加的, 泡打粉主要是起發泡的作用, 也就是讓麵食中出現更多的氣泡。 (泡打粉分兩類, 其中一類是雙效泡打粉,

雙效泡打粉不含明礬, 不必擔心鋁超標。 擔心的話完全可以不加, 一樣可以發出好的麵團。 )冷天用發酵粉發麵, 加上一些白糖, 可縮短發酵時間, 其效果也好。

蕎麥面的和麵技巧

一、姿勢正確。 站立端正, 兩腳分開成丁字步, 上身稍彎向前, 便於用力。

二、摻水量合適。 摻水量應根據麵粉的含水量、氣候、製品要求等確定。 摻水一般分二、三次進行, 第一次摻水拌和時, 注意粉料吸水情形, 如粉料吸不進水或吸水少時, 第二次加水量則要減少。

三、操作動作乾淨俐落。 動作迅速, 面和得均勻而不夾粉粒, 和完後手不沾面, 面不沾盆。 調製麵團:根據各類麵點製品的性質和要求, 運用不同的技法, 調製出符合要求的麵團的過程。 是麵點製作工藝的工序之一, 包括和麵、揉面。 調製時, 冷水麵團採用搗(捶、壓)、揣(紮)、摔及反復搓揉等手法, 使麵團吃水均勻, 光滑柔潤;熱水麵團採用邊和、邊攪、邊搓, 搓捏麵團的方法, 或一般不揉、少揉, 以防止產生筋性, 失去糯柔的特點;發酵膨松麵團揉面要靈活運用腕力,

不能用勁過大, 揉勻揉透即可, 加堿時用揣的手法, 保證堿水均勻;油酥麵團的幹油酥調製採用擦法, 使油、面很好地結合成團, 不可用揉法, 水油面調製則用揉法;其它麵團多採用攪、和、揉、搓等法。 麵團量大可借用機器等調製。

操作時注意掌握主要原料的性質(包括粉料中澱粉、蛋白質各種含量),

輔助原料(如糖、油脂、精鹽、化學膨松劑等)對麵團的影響, 摻水量、水溫以及攪拌程度和煬發時間, 根據成品要求適當處理。 如製作皮薄、餡大、多鹵的麵點, 要求麵團具有良好的伸展性與韌性, 必須選用麵筋蛋白質相互接觸, 提高麵筋生成率, 還可加適量鹽使面團組織更緊密。 揉面:對麵團揉、搗等, 使其均勻、柔潤、光滑、增勁或酥軟的過程, 是調製麵團的程式之一, 也是調製麵團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