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火草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重慶草藥》

【拼音名】Dà Huǒ Cǎo Gēn

【英文名】Root of Hairy Anemone, Root of Tomentose

【別名】野棉花根、土白頭翁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大火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emone tomentosa(Maxim.) Péi[A.japonica(Thunb.)Sieb.et Zucc.var.tomentosa Maxim.;A.vitifolia Buch.-Ham.ex DC.var.tomentosa(Maxim.)Finet et Gagnep.]

採收和儲藏:春季或秋季挖取根, 去淨莖葉, 曬乾。

【原形態】大火草, 多年生草木, 高40-150cm。 根莖粗0.5-2cm。 基生葉3-4;葉柄長16-48cm, 密被白色短絨毛;三出複葉, 間或有1-2葉為單葉;小葉卵形, 長9-16cm, 寬7-12cm, 先端急尖, 基部心形或圓形, 3裂, 邊緣有不規則小裂片和鋸齒, 上面有糙伏毛, 下面密被白色絨毛, 中央小葉柄長5.2-7.5cm;側生小葉稍斜, 形狀似中央小葉, 但葉柄較短。 聚傘花序二至三回分枝, 密被白色短絨毛;苞片3, 輪生, 葉狀, 不等大, 有時為1, 3深裂;花梗長3.5-6.8cm, 有短絨毛;花兩性, 萼片5, 花瓣狀, 粉紅色或白色, 倒卵形或寬倒卵形, 長1.5-2.2cm, 寬1-2cm, 下麵被短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 長約為萼片長的1/4;心皮400-500, 長約1mm, 密被絨毛。 花期7-10月, 果期8-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3400m的山地草坡或路邊陽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河北西部、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東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西部和東北部。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較粗短, 直徑達2cm;上端可見莖基、乾枯的葉基或棕褐色毛狀物。 根呈不規則錐形或條形, 稍彎曲, 長10-20cm, 直徑0.8-1.2cm;表面棕褐色, 粗糙, 可見不規則的縱直皺紋及少數鬚根痕;根端常分為數股。 質堅脆, 易折斷, 斷面棕色。 氣微, 味苦、辛。 有毒。

【性味】苦;溫;有小毒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化痰;散瘀;消食化積;截瘧;解毒;殺蟲。 主勞傷咳喘;跌打損傷;小兒疳積;瘧疾;瘡癤癰癤;頑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或研粉服。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1.《重慶草藥》:化痰, 止咳, 除毒。 治痰飲咳嗽, 氣喘, 癢子。 2.《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 排膿生肌, 消腫散瘀, 消食化積, 截瘧, 殺蟲。

治各種頑癬, 禿瘡, 瘡癤癰腫, 無名腫毒, 瘧疾, 痢疾, 小兒疳積, 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