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刺莧頭的功效與作用

刺莧頭是一款非常著名的全草中藥, 根莖葉全部可以入藥。 口感微苦並且一般都生長在荒地裡。 對於止血、消腫、止癢等有很大作用。 在古代中醫學家們都漫山遍野的尋找刺莧頭, 在治療很多疾病中這款中藥常被人所用。 而在預防疾病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人在使用, 直接用刺莧頭加水熬出的湯也可以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性味:味甘淡、微苦澀, 性涼。

功效:內服清熱解毒利濕、涼腸、涼血止血。 外用消腫止癢。 入大腸紅。

主治:痢疾、腹瀉、腸瀉、腸炎、咽喉痛、赤白總務科、痔瘡腫痛、痔瘡出血、甲狀腺腫大、膽囊炎、膽結石症, 便秘、小兒胎毒。 外治皮膚濕毒作癢、癰疽疔癤、濕疹等。

刺莧的作用和功效, 只要用過的人就會很信耐它, 組成了很多藥方, 治膽囊炎:鮮白刺莧葉180克, 豬小腸180克(去油脂), 加水燉熟, 每日分3次服。 7日為1療程。

刺莧味甘淡、微苦澀、性涼。 內服清熱解毒利濕、涼腸、涼血止血。 外用消腫止癢。 人/大腸經。 主治痢疾、腹瀉、腸炎、咽喉痛、赤白痢疾、痔瘡腫痛、痔瘡出血、甲狀腺腫大、膽囊炎、膽結石症, 便秘、小兒胎毒。 外治皮膚濕毒作癢、癰疽疔癤、濕疹等。

單方驗方:

1.治痢疾、暑瀉:鮮刺莧根45g, 水煎加紅糖服。

2.治痢疾、腸炎:刺莧、鳳尾草各30g,

水煎服。 或白刺莧60g, 烏蕨15g, 水煎服。

3.治咽喉痛:鮮刺莧根50g, 水煎服。

4.治便秘:鮮刺莧100至120g, 水煎服。

5.治痔瘡出血:刺莧60g, 水煎加紅糖服。 或刺莧、百眼藤頭各30g, 水煎加蜜服。 或用刺莧頭30g, 馬齒莧60g, 水煎加蜜或加紅糖服。 又可用刺莧根30g, 瘦豬肉120g, 水煮服食。

6.治膽囊炎:鮮刺莧葉180g, 豬小腸180g(去油脂),

加水燉熟, 每日分3次服。 7日為1療程。

7.治濕熱白帶:鮮刺莧全草(或鮮根)30至60g, 銀杏(去殼)14枚, 水煎服。

8.治小兒胎毒:刺莧、水珍珠菜、紫茉莉根各6g, 水煎服。

9.治皮膚濕毒作癢:刺莧適量, 水煎洗之。 也可治皮膚瘡瘍腫毒, 用刺莧適量捶爛貼之。

10.治痔瘡腫痛:刺莧60g, 水煎熏洗, 或浸肛。 或用刺莧、墨旱蓮草各60g, 白礬9g, 水煎洗之。

本品內服常用量生品30至120g, 幹品30至60g。 外用全草或枝葉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