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每天大便拉稀

很多人不僅僅受到便秘的困擾, 也會出現經常拉稀的情況。 其實導致我們拉稀的原因有很多。 最常見的就是腹瀉這種疾病。 飲食習慣和細菌感染, 都會讓我們出現腹瀉。 但是如果我們每天大便拉稀, 那麼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了。 首先患者就會出現脫水的情況。 那麼, 如何緩解每天大便拉稀的情況呢?

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症狀, 俗稱“拉肚子”, 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 糞質稀薄, 水分增加, 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 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 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正常人每日大約有9L液體進入胃腸道, 通過腸道對水分的吸收, 最終糞便中水分僅約100~200ml。 若進入結腸的液體量超過結腸的吸收能力或(和)結腸的吸收容量減少, 就會導致糞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 便產生腹瀉。 臨床上按病程長短, 將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腹瀉發病急劇,

病程在2~3周之內, 大多系感染引起。 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發病原因更為複雜, 可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治療

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都很重要。 在未明確病因之前, 要慎重使用止痛藥及止瀉藥, 以免掩蓋症狀造成誤診, 延誤病情。

1.病因治療

(1)抗感染治療 根據不同病因, 選用相應的抗生素。

(2)其他 如乳糖不耐受症不宜用乳製品, 成人乳糜瀉應禁食麥類製品。 慢性胰腺炎可補充多種消化酶。 藥物相關性腹瀉應立即停用有關藥物。

2.對症治療

(1)一般治療 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和營養失衡。 酌情補充液體, 補充維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劑等營養物質。

(2)黏膜保護劑 雙八面體蒙脫石、硫糖鋁等。

(3)微生態製劑 如雙歧桿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

(4)止瀉劑 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相應止瀉劑。

(5)其他 654-2、溴丙胺太林、阿托品等具解痙作用, 但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嚴重炎症性腸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