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奶蘚和濕疹在症狀上有什麼區別

奶蘚和濕疹是不一樣的兩種症狀, 由於孩子在食用母乳後溢出的乳汁, 影響孩子的皮膚, 導致皮膚出現小疹子, 這是和奶粉有關的, 只要在平時短時間內, 先停止母乳餵養, 先給孩子上藥, 餵奶的時候注意及時擦拭, 就不會出現奶蘚濕疹是排毒, 皮膚過敏造成的, 需要判斷是物品和分泌物感染。

症狀體征

起病大多在生後1~3月, 6個月以後逐漸減輕, 1歲半以後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 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 病情輕重不一。 皮疹多見於頭面部, 如額部、雙頰、頭頂部, 以後逐漸蔓延至頦、頸、肩、背、臀、四肢, 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小紅丘疹或紅斑, 逐漸增多, 並可見小水皰, 黃白色鱗屑及痂皮, 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 因瘙癢患兒煩躁不安, 夜間哭鬧, 影響睡眠。 由於濕疹的病變在表皮, 愈後不留瘢痕。

1.分期 臨床上可按發病過程分為3期:

(1)急性期:起病急, 皮膚表現為多數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 基底水腫, 很快變成丘皰疹及小水皰, 皰破後糜爛, 有明顯的黃色滲液或覆以黃白色漿液性痂, 厚薄不一, 逐漸向四周蔓延, 週邊可見散在小丘疹。 面部皮膚可有潮紅及腫脹。 間擦部位, 如腋下、腹股溝部、肛門周圍等處可以受累, 常合併擦爛。 如護理不當可繼發感染, 或導致濕疹泛發全身。 此期病兒夜不能眠、煩躁不安, 合併感染者可有低熱。

(2)亞急性期:可因治療不當或由急性期濕疹演變而來, 此期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 皮損以小丘疹為主, 時有白色鱗屑,

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 此時癢感稍見輕, 可持續很長時間。

(3)慢性期:多由急性、亞急性期濕疹演變而來, 也可一開始就是慢性期的表現。 反復發作, 多見於1歲以上的嬰幼兒。 皮損以皮膚粗糙、肥厚、丘疹、鱗屑及色素沉著為主要表現, 極少數可發生苔蘚樣化。 分佈在四肢, 尤其四窩處較多。 若發生在掌蹠或關節部位, 可發生皸裂而出現疼痛。 如治療不當, 或在一定誘因下, 隨時可以急性發作, 自覺劇烈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