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雞腳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Jī Jiǎo Cǎo Wū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滇川翠雀花和雲南翠雀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D.delavayi Franch.f.aurea W.T.Wang ]2.Delphinium yunnanense Franch.[D.denudatum Wall.var.lyunnanense Franch.]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除去莖葉, 取根放入石灰水中浸泡1-2d取出, 洗淨石灰, 曬乾。

【原形態】

1.滇川翠雀花, 多年生草本。 莖高60-100cm, 密被反曲短糙毛。 莖下部葉具長柄;葉柄長於葉片2-3倍, 基部有鞘;葉片五角形, 長4.5-6cm, 寬7.5-11cm, 3深裂, 中央深裂片菱形, 3淺裂, 淺裂片有缺刻狀小裂片和牙齒, 側深裂片斜扇形, 不等2深裂, 兩面被糙伏毛。 總狀花序狹長, 有多花;苞片葉狀或線狀披針形, 密被糙毛;軸和花梗密被白色短糙毛和黃色短腺毛;花梗長1.2-3.5cm;小苞片生花梗頂端或花下2-6mm處,

狹披針形, 長5-10mm;花兩性, 兩側對稱;萼片5, 寬橢圓形, 。 長1-1.2cm, 藍紫色, 外面有短柔毛, 距長1.6-2.1cm, 末端稍向下彎;花瓣2或黃色髯毛;雄蕊多數, 無毛;心皮3, 密被柔毛。 蓇葖果長1.6-2.4cm。 種子倒卵球形, 長約2mm, 密生鱗狀橫翅。 花期7-11月, 果期8-12月。

2.雲南翠雀花, 多年生草本。 莖高40-90cm, 下部被反曲短柔毛, 上部無毛, 自中下部有分枝, 疏生4-6葉。 最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 下部葉有長柄;葉柄長8.8-13cm;葉片五角表, 長3.6-5.8cm, 寬5.5-10cm, 3深裂至近基部, 中央深裂片菱狀楔形, 3深裂, 二回裂片狹三角形或狹披針形, 全緣或有1-2個小裂片, 側深裂片不等2深裂, 上面被貼伏的短柔毛, 下面疏被糙毛。 總狀花序狹長, 疏生3-10朵花;苞片葉狀或披針狀線形;花梗長1.2-5.5cm, 近無毛;小苞片生花梗上部;花兩性, 兩側對稱;萼片5,

橢圓狀倒卵形, 長0.9-1.4cm, 藍紫色, 外面疏被短柔毛, 距長1.7-2.4cm, 稍向下彎曲;花瓣2, 無毛, 紫色;退化雄蕊2, 紫色, 瓣片倒卵形, 2裂至中部, 腹面有黃色髯毛;雄蕊多數, 花絲無毛或有短毛;心皮3, 密被短伏毛。 蓇葖果長約1.8cm。 種子小, 沿棱有狹翅。 花期8-10月, 果期9-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2600-3600m地地草坡或疏林中。

2.生於海拔1000-2400m的山地草地或灌木林邊。

資源分佈:1.分佈于四川、雲南。

2.分佈于四川、貴州、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1)滇川翠雀花, 根多呈結節狀, 有的兩端膨大成啞鈴狀, 長1.5-5cm, 直徑4-12mm。 表面灰褐色, 具縱紋, 有的表皮脫落, 可見棕色纖維, 具較多的不規則突起和鬚根痕;頂端殘留葉柄殘基及中空的莖基, 下部叢生鬚根。 質韌, 不易折斷, 斷面纖維狀, 黃色。 氣微, 味辛、苦。

(2)雲南翠雀花,

根圓柱形, 長2-6cm, 直徑1-6mm。 表面棕褐色, 具彎曲縱紋及鬚根痕;根頭外殘留葉柄殘基及中空的莖基。 質脆, 易折斷, 斷面黃白色, 較平坦。 氣微, 味辛、苦。

【化學成份】雲南翠雀花根含硬飛燕草堿(delsoline), 雲南翠雀(yunadelphinine)及二種待定的微量成分。

【性味】味辛;苦;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痛;定驚。 主風寒濕痹;胃痛;癲癇;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g, 研末, 0.3-0.6g。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或泡酒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