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德國小學鼓勵個性 校服五顏六色 孩子自己判卷

很多人對德國人的印象是“嚴謹”, 尤其在學習上。 不過, 當《生命時報》駐德國特約走進德國小學校園時, 竟覺得有些“不嚴謹”——小學生在給自己判卷子。

曾採訪過柏林米特區一所小學, 當時四年級學生正在考試。 但發現, 學生們可以一邊查閱隨身的各種書籍資料, 一邊冥思苦想尋求最佳答案。 而老師也是自顧自看書, 完全沒有在監考。 交卷時, 老師也沒有要求學生上交試卷, 而是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和正確答案自己判卷。 之後, 老師讓學生將分數登記到記錄本上, 老師也會把每個孩子的平時表現和成績都記錄在冊。

如此“寬鬆”的判分方法, 讓大吃一驚。 該校教務主管琳達博士告訴《生命時報》駐德國特約, 學校一直強調“誠信比分數更重要”, 學生不用擔心因成績差受到歧視, 也就不會出現作弊現象。 這種判分方法, 不但讓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的品格和習慣, 也在判卷過程中鞏固了知識。

除了讓小學生自己判卷子, 德國對孩子個性的培養也很看重。 許多學校根本沒有統一過校服, 孩子們在校園裡可以穿得五顏六色。 對此, 德國慕尼克基礎教育專家霍夫教授對表示, 德國教育界認為學校應該尊重孩子們的個性。 穿什麼衣服, 由孩子自己定, 有利於培養孩子個性化。

這樣的例子不少。 比如, 德國一年級學生第一學期的上午學26個字母和20以內的加減法;下午就是參加足球俱樂部、合唱團等課外活動。

各州專門為家庭作業立法:一年級規定在15分鐘內完成, 二年級為半小時內, 三四年級不超過45分鐘, 週末沒有家庭作業;孩子們晚上7點就要上床睡覺等。

德國人認為, 讓孩子從小自由成長很重要。 一項調查研究指出, 德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總體有三方面:健康成長、享受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們認為, 小學時主要打基礎, 培養孩子興趣。

霍夫教授表示, 德國小學許多事情看似“不嚴謹”, 但背後包含深刻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