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滿面紅光暗藏10種病症危機

紅光滿面在大多數人眼裡是身體健康的標誌, 實則不然, 紅光滿面也暗藏10種疾病危機。

1. 高熱

當人體有病毒或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時身體的一種自衛反應就是發熱, 立即要去醫院看醫生, 明確感染的原因, 接受合理的治療。

2. 絕經期綜合征

患者可有陣發性面紅, 發作短暫, 持續5~15分鐘。 最早的症狀是面、頸及胸部有溫暖感, 繼而轉變為潮紅, 情緒激動時或餐後尤易出現。 有時伴出汗、畏寒、煩躁不安、抑鬱及憂慮等症狀, 嚴重者可影響睡眠。 皮膚常有刺癢或蟻走感。 雌激素及雄激素等藥物治療有效。

3.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由於心臟擴大、心肌肥厚、心肌收縮力增加, 使心臟排出的血量增加, 從而引起頭面部血管擴張充血, 導致臉色發紅。

4.流行性出血熱

由於全身毛細血管擴張, 血管通透性增加, 早期可表現為面部充血、顏面發紅。

5. 風濕性心臟病

由於二尖瓣狹窄, 回心血量受阻, 造成肺淤血, 會導致面部雙顴呈紫紅色。

6. 肺結核

有肺結核病的人常表現為面部潮紅, 伴有食欲不振、乏力以及午後低熱、夜間盜汗、咳嗽或咳血等症狀。

7.少見的腫瘤

由某些腫瘤釋放的血管活性物質引起的面紅可見於類癌綜合征、嗜鉻細胞瘤、肥大細胞增生症引起的色素性蕁麻疹及非β細胞腫瘤引起的Zollinger-E11ison綜合征等。

8.藥物不良反應

吸入亞硝酸戊酯、硝苯地平、煙酸、西地那非(偉哥)等血管擴張藥物可引起面紅,

往往發生在服用藥物之後, 隨著藥物作用消失, 面紅亦隨之消退。 藥物過敏也可以引起面紅, 發生比較急, 與使用藥物明顯相關。

9.過敏反應

患色素性蕁麻疹或應用釋放組胺的藥物, 均可引起面、頸、胸及肢體皮膚發紅, 可持續15min~2h, 常伴有頭痛及皮膚瘙癢。 食用金槍魚、東方狐鰹、大青花魚、鮐魚等鯖魚科類中毒, 出現組胺性面紅或全身潮紅等症狀。 這是由於不適當的冷藏, 產生組胺樣特性的毒素引起。 過敏反應多屬於這類反應。

10.在吃下含有豐富味精的食物前, 只要服用正常含量的維生素B6, 就可以避免此綜合症。 平時應避免大量食入L—谷氨酸氫鈉。

滿面紅光雖然是比較理想的面相,

但也有例外情況。 衡量一個人身體健康不健康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不然的話就可能貽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治療關鍵在於找出致病原因, 予以避免。 避免飲酒和接觸相關化工品, 避免大量食入L-谷氨酸氫鈉。 絕經期面紅患者可選用性激素治療, 如利維愛、尼爾雌醇和安宮黃體酮等治療, 效果較好, 但應掌握好適應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