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冬季讓孩子遠離疾病

從目前天氣情況來看, 這個冬天不太冷, 而且降雪比較少、空氣乾燥。 專家指出, 這樣的天氣對人的健康是不利的, 因為在乾燥的天氣條件下, 細菌、病毒比較活躍, 因此容易造成疾病的流行。 尤其對於抵抗力比較低的孩子(包括嬰兒、幼兒、兒童)來說, 更要注意對疾病的防範, 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冬天。

兒童健康過冬———多發疾病

3歲以下嬰幼兒———警惕毛細支氣管炎

對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 最需要警惕的是毛細支氣管炎。 據介紹, 毛細支氣管炎多發於l歲以下嬰兒, 是一種非常危急的疾病, 主要在冬季流行。

一開始, 患兒會出現類似普通感冒的症狀;在兩三天之後會出現乾咳、急咳、喘息困難、呼吸急促、拒絕飲食、嗜睡等症狀。

除了毛細支氣管炎外, 嬰幼兒還應該注意防範感冒、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建議:如果孩子的症狀比較輕, 建議在家裡給孩子吃些消炎藥、抗病毒藥物以及治療感冒的藥物, 也可以選擇小兒感冒沖劑等中藥。 如果患兒未滿1歲, 並且出現咳嗽或喘息症狀, 那麼就應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如果出現呼吸困難, 或口唇、舌頭已經發青, 或患兒出現嗜睡症狀, 建議叫救護車。 同時要讓孩子多喝水、多休息, 房間要注意通風換氣。

3歲以上兒童———重點預防感冒、咽喉炎

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來說, 在冬季容易患的疾病主要是包括感冒在內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哮喘和咽喉炎等。

支氣管炎症狀:咳嗽、咳痰、氣喘及反復呼吸道感染。

哮喘:冬天裡氣候乾燥, 而且室內多通風不暢, 空氣品質不好, 因此兒童哮喘容易發作。 哮喘發作時主要表現為喘息、咳嗽、咳痰、氣短和胸悶或胸緊、呼吸困難和胸痛等症狀。

咽喉炎症狀:如果空氣乾燥, 而且受寒冷刺激, 容易發作咽喉炎, 主要表現就是發燒、咳嗽而且呈犬吠狀, 聲音嘶啞等。

建議:與3歲以下嬰幼兒一樣, 病情較輕的建議在家服藥, 如果不見效建議到就近醫院就醫。 如果孩子有基礎疾病及其他慢性病, 再加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建議到專科的兒童醫院就醫。

所有孩子易患的其他疾病

★提防“捂熱綜合征”

說起冬天和中暑, 很多人一定覺得是風馬牛不相及。 但事實上, 北京兒童醫院今年冬天接診的患兒中, 的確發現有患兒出現了類似中暑的症狀:大汗淋漓、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潮紅或蒼白、心率加快等。 專家仔細檢查後發現, 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到冬天他們就被家長厚厚實實地用衣物包裹了起來, 有的甚至連口鼻都露不出來。 由於捂得厚實, 大汗淋漓也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正是這些原因, 導致孩子在大冬天出現了類似“中暑”的症狀。

建議: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厚, 否則不利於孩子散熱。 尤其對於發燒的孩子, 不要一味地捂著發汗, 否則不但孩子不容易退燒,

而且還容易使孩子出現抽搐。

★流腦

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 14歲以下尤其是7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 以冬春季發病較多。 初期表現為頭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 在北京, 主要是未接種流腦疫苗的流動人口中的兒童比較容易感染流腦。

建議:注意環境衛生, 多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曬太陽。 15歲以下兒童最好接種流腦疫苗。 流腦流行季節儘量少到人口密集地方。

★一氧化碳中毒

冬天因一氧化碳中毒而被送到醫院急救室的兒童數量也多了起來。 這些孩子主要來自平房居住區以及郊區, 主要都是生爐子的家庭。 患兒輕者頭暈、頭痛、噁心、心悸、眼花、站立不穩,

嚴重者會口吐白沫, 神智不清甚至昏迷。

建議:生爐子的家庭多通風。 如果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症狀, 要儘快把門窗打開通風, 把中毒者轉移到通風的地方, 解開領口的衣扣, 並儘快送醫院急救。

兒童健康過冬———專家支招

1.合理餵養首先是保證孩子的營養均衡, 才能保證有好的身體抵抗疾病的侵襲。

2.衣著適度只要嬰兒的兩隻腳是暖和的, 就說明衣被的厚薄是適當的。

3.保證足夠睡眠嬰兒就寢之前, 不要使孩子過度興奮。 較大的兒童睡前不得閱讀緊張的故事書或做緊張的遊戲。

4.注意清潔衛生較大兒童應培養其有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及時修剪孩子的指甲。

5.多活動可在數月內嬰兒浴前或睡前解衣, 讓其自由活動翻身, 或作輕柔按摩。

大一些的孩子更應鼓勵他們多活動, 在陽光好時帶孩子到避風的地方曬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