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人群:嬰兒便秘用不用治療?

進入春季, 趕在馬年“尾巴”時出生的寶寶也三四個月, 應該添加輔食了。 可是新媽媽們發現寶寶吃了輔食之後有的開始便秘, 兩三天也不拉一次, 會不會是生病了呢?兒科專家認為媽媽們不必太擔心, 寶寶慢慢習慣了就會好轉, 不必專門去看醫生。

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消化科主任賈立英大夫介紹, 在寶寶兩個月內基本上都是母乳餵養, 這時寶寶的大便會比較稀, 呈金黃色。 但是隨著月齡的增加, 很多寶寶開始吃牛奶, 可能是跟牛奶中的鈣含量較多有關, 大便次數出現減少。 就拿成人來講, 也有一天兩三次和兩三天一次的差別,

不能拿單個的人來比較誰正常誰不正常, 只要在大多數人所持有的狀態就不用擔心。 因為每個人的排便習慣和自己的身高、體重、血液等各項化驗指標都有聯繫。 從臨床來看, 新生兒一天排便2到6次都在正常的範圍內, 家長不用太擔心。 但是如果寶寶有排便困難、大便硬結、肛周出現肛裂, 每次排便都會因為疼痛而哭鬧、或是排便的間隔時間過長(像五六天沒有大便)就最好到醫院讓醫生診斷一下是不是有器質性的病變出現。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也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就從很小開始矯正, 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3個月的寶寶還屬於隨意大小便的階段, 自己沒有主觀的控制, 所以這時父母要順其自然。

等孩子長到一歲多有自覺排便意識的時候再開始定時把、或是訓練坐盆。

寶寶便秘有很多原因, 有的是因為吃得少, 或是不舒服經常嘔吐, 胃裡的內容物減少造成的。 還有的吃母乳一段時間後加牛奶, 受其中的鈣質影響大便會秘結。 如果增添的是碳水化合物類的輔食, 這種狀況比較少。

緩解這種狀況, 媽媽可以學著給寶寶做一些菜水喝, 比如:白菜、胡蘿蔔、菠菜等煮水。 喝一點米湯或米粉, 但醫生不贊成給大便較少的孩子吃蜂蜜。 四五個月的孩子可以吃一點菜泥, 他們這時還沒有牙, 含一含, 菜中的纖維質會對他們有幫助。 六七個月大要吃一點菜末, 逐漸添加讓孩子的腸胃適應。 同時注意寶寶進食的營養搭配,

不要單純讓他吃蛋白質類的食物, 澱粉、脂肪、有微量元素的食物都要逐漸添加進來。 同時保持足夠的水分, 要按照寶寶每公斤體重攝入110到120毫升水分來安排飲食。 不過這裡說的水分不完全是指水, 吃的水果、蔬菜, 喝的奶等都要計算在內。 在成長過程中, 寶寶的大便就應該是慢慢減少的, 所以家長不必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