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腳後跟有骨刺該怎麼治療?

腳後跟骨刺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足部骨骼疾病, 出現腳後跟骨刺容易導致腳部腳底疼痛, 會有刺痛感, 還會引起一些併發症, 一般好發於中老年人, 出現腳後跟骨刺可以先選擇服用藥物進行治療, 平時可以緩解腳部的壓力, 如果出現嚴重的骨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腳後跟骨刺的治療方法

一般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等)。 這類藥物的作用是抑制局部炎症反應, 促進組織癒合, 緩解疼痛。

很多病人用藥後感上腹部不適, 對胃的刺激較大, 而且停藥後, 許多患者反映疼痛再次發作。

足跟骨質增生即足跟骨刺,其症狀是足根壓痛, 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 有石硌, 針刺的感覺, 活動開後, 症狀減輕, 跟骨部位長骨刺, 多見於中老年人。 一樣會有紅腫症狀, 且腳跟、腳板會有疼痛感或是麻痹感, 甚至會產生無法踏地行走的情況, 一早起床站立時這種疼痛尤其明顯,

不過, 步行一段時間後, 這種疼痛反而會減輕。

治療骨質增生的關鍵不是消除骨質增生, 而是在於消除骨質增生周圍的無菌性炎症。 如果有疼痛, 可用消炎鎮痛藥或封閉治療進行對症處理, 也可輔助採用熱敷、理療、按摩與牽引等促進血液迴圈, 使局部肌肉放鬆和緩解疼痛, 或用小針刀減輕對神經壓迫。

預防措施

預防足跟骨質增生的最有效辦法是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長期劇烈運動還會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 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受力不均, 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同時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適當的運動, 特別是關節的運動, 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 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 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 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 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膝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

因此要注意保持體重。 當跟骨部位已經長骨刺時, 不論勞動還是休閒娛樂, 要想著經常變換姿勢, 避免固定姿勢對關節造成的壓迫。

中醫膏藥治療

1、膏藥治療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 由於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 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 足跟骨質增生必須用, 方能徹底治療, 此療法具有安全、無副作用的特點, 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一般骨質增生的速度是緩慢的, 而軟組織的恢復能力是很快的, 使用黑膏藥通過補腎滋肝、舒筋活血、軟化骨刺、消炎止痛來進一步縮短代償過程, 同時增加滑膜營養, 修復受損以及壞死的滑膜細胞,

從而恢復滑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消除症狀, 達到治癒的目的。

2、中醫針灸治療

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 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 但對足跟骨質增生來說, 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外敷中藥治療

同時要注意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因為長期的劇烈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

加重疼痛。 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

中醫複健治療

治療骨質增生症也可以采熱敷、超音波、電刺激、頭部牽引術等方法。 熱敷是為了增加局部病態組織血液迴圈, 改善肌肉的缺血現象。 電刺激與超音波則是為了促進較深部肌肉構造血液迴圈。 頭部牽引則有拉開神經孔、增加局部血液迴圈與減少關節負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