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淺析新生兒的體重

對於新生兒的體重, 也是人們普遍關注和經常提及的細節問題之一, 特別對於准媽媽、爸爸來說, 很多親朋好友一上來就問寶寶出生時多重啊, 甚至有相當部分的家長以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偏重為驕傲, 其實這是沒任何意義和科學依據的, 那麼對於新生活的體重, 我們該如何來判斷呢, 其印象因素又有那些呢?

體重是反映生長發育的重要標誌, 是判斷小兒營養狀況、計算藥量、補充液體的重要依據。 新生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為3000克。 正常範圍為2500~4000克。 一般說, 小兒體重的增長是隨年齡的長大而增加, 年齡越小, 體重增加越快。

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地方。 新生兒出生後2~3天, 由於胎糞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喪失水分較多, 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 可以出現暫時性的體重下降, 甚至比出生時的體重還低, 臨床上稱“生理性體重下降”。 到出生第3~4天, 體重減輕可達出生體重的6~9%。

如:出生時體重3700克, 到第3~4天可以減輕222~333克, 此後, 隨著孩子吃奶量的增多, 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逐步調整, 體重會逐漸增加, 恢復到出生時體重。

若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10%, 或生後第10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時水準, 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體重下降”了, 應該找找原因, 是否餵養不當、奶量不足, 還是小孩生病了。

至於影響體重的因素, 一般有比如初產年齡: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 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 超過31歲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 另外還有孕周因素, 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太短或太長, 均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 孕35至39周, 新生兒出生體重隨 周增加而明顯增加:孕40周至43周, 體重增加較慢;孕44周後,

體重反而下降。

由此可見, 對於新生兒的體重來說, 只要再正常的參考值之內, 都屬於正常, 關鍵還是寶寶的健康狀況, 至於隨後的一周乃至滿月, 體重的變化都會收到進食和排泄情況的變化, 只要確保小孩正常的營養, 一般問題不太大;當然對於多胎兒來說, 平均體重肯定是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