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活血調經中藥——紅花

【植物來源】 為菊科植物紅的筒狀花冠。 主產于河南、湖北、四川、雲南、浙江等地。 夏收開花, 花色由黃轉為鮮紅時採摘。 陰乾或微火烘乾。

【藥性】 辛, 溫。 歸心、肝經。

【功效】 活血通經, 祛瘀止痛。

【應用】

1. 血滯閉經、痛經, 產後瘀滯腹痛 紅花辛散溫通, 為活血祛瘀、痛經止痛之要藥, 是婦產科血滯病證的常用藥, 常與當歸、川芎、桃仁等相須為用。 治痛經, 但用奏效, 如《金匱要略》紅藍花酒, 以本品一味與酒煎服;亦可配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以理氣活血止痛;治閉經, 可配伍當歸、赤芍、桃仁等。 治產後瘀滯腹痛, 可與荷葉、蒲黃、牡丹皮等配伍, 如紅花散《活法機要》。

2. 胸痹心痛, 血瘀腹痛, 脅痛 本品能活血通經, 祛瘀止痛, 善治瘀血阻心腹脅痛。 苦治胸痹心痛, 常配桂枝、瓜蔞、丹參、等藥;治瘀滯腹痛, 常與桃仁、川芎、牛膝等藥同用;治脅肋刺痛, 可與桃仁、柴胡、大黃等同用。

3. 跌打損傷, 瘀滯腫痛 本品善能通利血脈,

消腫止痛, 為治跌打損傷, 瘀滯腫痛之要藥, 常配木香、蘇木、乳香、沒藥等藥用;或制為紅花油塗擦。

4. 瘀滯斑疹色暗 本品能活血通脈以化滯消斑, 可用于瘀熱鬱滯之斑疹色暗, 常配伍清熱涼血透疹的紫草、大青葉的等用。

【用法用量】 煎服, 3~10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孕婦忌用。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此外, 紅花還可用於回乳、瘀阻頭痛、中風偏癱、喉痹、目赤腫痛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