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磁圓梅針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

磁圓梅針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

編者按: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 主要表現為下肢的淺靜脈(大、小隱靜脈)擴張、伸長、彎曲, 嚴重的患者常併發靜脈炎和小腿的慢性潰瘍。 可採用中醫磁圓梅針治療方法治療下肢靜脈曲張。

中醫適宜技術(七)磁圓梅針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應用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 主要表現為下肢的淺靜脈(大、小隱靜脈)擴張、伸長、彎曲, 嚴重的患者常併發靜脈炎和小腿的慢性潰瘍。

大小隱靜脈位於皮下、靜脈壁較薄, 缺乏肌肉組織的支援, 在長時間行走、負重、站立或髂骨靜脈炎血栓形成、妊娠子宮、盆腔腫瘤等外因作用下,

造成靜脈淤血, 管腔擴大, 以至靜脈瓣關閉不全.血液不能正常回流, 使大、小隱靜脈的靜脈壓增加。 因長期靜脈壓升高, 使靜脈逐漸擴張、伸長、迂曲, 形成靜脈曲張。

嚴重時下肢深靜脈和深淺交通支也往往受累, 交通支瓣膜萎縮, 功能消失, 加重了淺靜脈瘀血時間, 使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缺氧而營養不良, 易形成潰瘍, 且多不易癒合。 中醫認為, 本病多因氣虛血行不暢, 氣血凝滯, 外受寒濕之邪, 氣血脈絡遇寒則凝, 筋聚絡阻發為本病。 中醫稱之為“筋瘤”或“炸筋腿”。

患肢靜脈曲張, 如蚯蚓狀, 久站久行則下肢沉重, 極易疲乏, 小腿隱痛, 足踝浮腫, 皮膚乾燥, 呈青紫色, 重則脫屑作癢,

或潰爛不愈。 為了協助治療, 需做以下檢查:

1、淺靜脈瓣膜功能試驗(Trendelen burg試驗) 令患者仰臥, 抬高患肢, 使淺靜脈血液回流排空, 然後在腹股溝下方或膕窩處纏縛一橡皮帶(不宜過緊, 以免壓迫深靜脈), 以阻斷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血流, 隨之讓患者站立, 並放開橡皮帶, 如血流迅速自上而下倒流, 使淺靜脈立即充盈曲張, 提示大隱靜脈進入股靜脈處或小隱靜脈進入膕靜脈處的瓣膜閉鎖不全。

2、交通支瓣膜功能試驗(Pratt 試驗)按上述試驗方法, 讓患者站立後放開橡皮帶, 在站立後30秒內下肢靜脈明顯充盈者, 表示深、淺靜脈交通支瓣膜關閉不全, 導致深靜脈血液向淺靜脈倒流。 反之, 如淺靜脈緩慢充盈超過30秒時, 說明充盈的血液是來自毛細血管,

而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

3、深靜脈功能試驗(Perthes 試驗)令患者站立, 待患肢淺靜脈明顯曲張時, 在腹股溝下方(或大腿中段)纏縛一橡皮帶, 然後讓患者快速用力伸屈膝關節20次, 如果淺靜脈充盈情況減輕或消失, 則表示深靜脈通暢;如充盈情況未見減輕或反而加重, 則說明深靜脈有阻塞。 此時, 曲張的淺靜脈是一個重要的側支迴圈途徑, 不得輕易破壞。

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

磁圓梅針對輕中度下肢靜脈曲張療效頗佳, 但已形成潰瘍者則非本療法所宜。

1、體位:雙手倚托直立位, 重心放在患肢上, 使曲張靜脈充盈。

2、操作方法:左手拇指固定按壓在曲張靜脈團的最上方(即近心端), 右手持磁圓針垂直叩擊靜脈團, 先自曲張的遠端開始,

由下而上, 漸至曲張之近端, 叩至局部隆起, 藍色蚯蚓團消失, 局部體溫升高(或手觸發熱)停止操作。 一般輕中度者可一次治癒, 半月以後, 如有部分曲張靜脈團殘留未愈, 可用前法再次治療。

按語

此法操作時間較長, 部分患者耐受力差, 疼痛明顯, 可考慮在局部麻醉下治療。 在用磁圓梅針叩擊時, 一定要垂直叩, 以免因受力方向改變影響療效, 或使局部皮膚損傷。 因操作時須站立位, 加之捶擊疼痛, 有部分患者可能有暈針現象, 按暈針常規處理即可。

這一治療方法的原理我們認為是, 根據靜脈由下向上回流的機理, 在其遠端重叩, 可關閉曲張的靜脈下端(將曲張團全部叩擊至皮下出血, 靜脈破裂)形成靜脈阻塞,

使病變靜脈廢用, 以新的側支迴圈取代。 這一方法彌補了針灸學上的空白, 也為非手術治療靜脈曲張增添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注:此療法對深靜脈瓣功能障礙者無效。

結語:磁圓梅針是新九針的針具之一, 並參照中國古代有關磁石治病的記載和現代磁療原理, 發明創制的新型針具。 (文章原載摘自《健康嚮導》, 刊號:2012/02, 作者:牛慶強,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 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 請儘快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