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理醫生揭秘心理疾病的表現

焦慮症

焦慮症, 又叫做焦慮性神經症, 是指由於精神持續的高度緊張而產生的驚恐發作狀態,

症狀表現:

表現出明顯的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

並出現程度不一的頭暈、心悸、呼吸困難、口幹、尿頻、尿急、出汗等軀體不適。 身體緊張、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對未來無名的擔心、過分機警。

精神病症

精神病症是指長時間地出現的早期精神分裂病方面的症狀。

症狀表現:

表現為常感到別人控制了自己的思想;感到別人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和別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單, 不能與別人溝通;常感到自己的身體有嚴重的問題;記憶力不好, 常感到自己的腦子有病等等。

恐怖症

是指較長時間內對某種事物的恐怖, 不可接觸性心理狀態。

症狀表現:

對某種客體或情況引起強烈恐懼。 恐懼時常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症狀。 病人明知這種恐懼不必要, 但不能控制, 仍極力回避,

臨床常見有廣場恐怖病, 社交恐怖症及單純恐怖病三種。

偏執症

指長時間地固執的堅持自己偏頗性的看法, 因他人沒有遵從自己的看法而對他人充滿敵意的心理狀態。

症狀表現:

1.過分敏感。 在沒有充分依據時, 便預期自己會遭人傷害和摧殘。

2.未經證實便懷疑朋友或同事的忠誠與誠實。

3.從溫和的評價和普通的事件中就看出羞辱與威脅的意向。

4.對嘲笑與羞辱決不寬恕。

5.不願信任別人。 無端害怕別人會利用他信任來反擊他。

6.無端自卑。 很容易感到自己受輕視, 並且立即報以惡眼與反擊。

7.未經證實, 便懷疑配偶或對象的忠實。

強迫症

強迫性神經症(簡稱強迫症)是以反復的持久的強迫觀念或強迫動作為主要症狀, 這些症狀出於病人內心的, 但不被體驗和自願產生, 而是病人不願想的明知是不合理, 但不能擺脫, 使病人感到痛苦, 與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強迫症多表現為:重複表現強迫觀念, 強迫意向感動作。 明知不合理、不必要、但自己無法控制。 如反復計數,

反復回憶, 反復某些動作(如洗手)

軀體化症狀

是指在疾病狀態下, 機體的生理機能發生異常時病人的感受。

軀體化症狀的表現常是複雜的、多部位的, 它可涉及任何器官和功能, 可以模擬任何一種疾病表現。 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如:頭痛、胸痛、腹痛、肌肉痛等;常見症狀有疲乏無力,

頭暈、呼吸急促、心悸、腹脹;還可以表現為消化不良、腹瀉、咳嗽、行走困難、小便困難、暈厥或意識喪失等。

人際關係敏感

指自卑、懊喪, 以及在人際關係中明顯相處不好

主要表現是: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關係, 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 與人相處時有著較強的戒備、懷疑和嫉妒心理, 在人際關係上存在著種種困惑, 與同學和老師關係緊張

飲食及睡眠情況

這是指睡眠以及相關的飲食和體驗情況。

睡眠障礙表現:失眠表現:入睡困難、睡夢過多、睡眠淺、易醒、睡眠時間少。

發作性睡眠:表現為難以克制的睡眠感的睡眠發作, 睡眠時間短, 極易叫醒, 但睡眠時常伴有意識模糊。

飲食障礙表現:食欲減退, 表現為食欲不振, 不想吃也不原吃食物, 除軀體外, 多見於抑鬱症, 也見於精神性厭食症。

食欲亢進表現:進食過度, 暴飲暴食。 多見於精神發育遲緩和精神分裂症, 也可見於躁狂症、癔症和精神性貪食症。

拒食:表現為不飲食, 如強行將事物納入口中, 則含而不咽。

異食:表現為亂吃普通人不能吃的東西,如;泥土、紙片、塑膠等。與因缺乏鐵、鋅等微量元素的異食癖不同,異食完全是心理因素。

抑鬱症

是因大腦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系統功能失調所致的心理障礙,以情緒低落、興趣或樂趣缺乏、持續性疲勞、生活原動力低下為主要特徵,常伴隨緊張不安、失眠、早醒、體重下降,周身適等心身症狀。

則含而不咽。

異食:表現為亂吃普通人不能吃的東西,如;泥土、紙片、塑膠等。與因缺乏鐵、鋅等微量元素的異食癖不同,異食完全是心理因素。

抑鬱症

是因大腦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系統功能失調所致的心理障礙,以情緒低落、興趣或樂趣缺乏、持續性疲勞、生活原動力低下為主要特徵,常伴隨緊張不安、失眠、早醒、體重下降,周身適等心身症狀。